拾遺一丁 作品

第37章 九重深念朔庭空

 成湯改革道統,收上古八卦推演爻辭,由道教第九任教主容成子與坤道素女,即九幽素陰聖母,合陰陽之法,崇死生之道,乃作‘歸藏易’,以甲骨占卜問吉凶。

 再後來大辛失德,囚大昌於羑里。大昌乃作後天八卦,老子臨凡化生太公望,為大昌再傳真經,大昌耗盡心力而集‘連山’、‘歸藏’之精華,去其糟粕,成‘易經’,《易經》便是道門三玄之冠,也是中夏文明繼往開來之經典。

 大昌崩,大發革命,即前宇朝之始。周公旦、召公忽輔政,以禮法治天下,革除中宇朝弊政,不侍鬼,不殉人,不以性命報先祖。太公望弟子寧封子,繼任道教第十八任教主,用五行精華煉化為金丹,此為丹鼎金丹之開端。

 然後有大綦奉為先祖的太史虎伯陽,乃是太清道德天尊法相,作《道德經》;繼有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南華子作《南華經》;

 此三者便是道門三玄。

 至於後宇朝西遷,三朝鼎立,沖虛宗便失去道教真一地位,如今與大肇清虛宗、大綦太虛宗、大晟玉虛宗並列,稱為道門四方,但無論如何,道門三玄就是各方經典,不過是各有輕重偏頗而已。

 三朝秘傳卜算之法也得以繼承與發揚,這便是太乙、遁甲、紫微、六爻之術。

 至於堪輿、陰陽、祿命、占星、三相、雜佔等不過是民間根據四術的濫觴而已,斑駁不純,非天資卓絕者不能通透,不能與道門四術研習同日而語。

 術數者,各方門派皆有涉獵,卻也有所側重。

 六壬者,便是大肇朝廷不秘傳的術數,中樞只有司天監可染指,清虛宗諸多宗派,許精研掌握六壬之術的只有西崑崙。

 所謂六壬者,乃是六十甲子,取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為六壬,所謂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若是放在測算命理上,便是十二辰分野為天盤,十二地支為地盤,立四課,排三傳,觀陰陽,辯生克,以決吉凶成敗。

 六壬起課排盤首在明太歲,知月將,曉日干支。六壬中定四課除了用日干外,其餘均為地支,而日干本身也都寄於地支之中。這便是所謂十干寄宮,乃是十個天干寄在地支的宮位,即甲寄寅宮,乙寄辰宮,丙戊寄巳宮,丁己寄未宮,庚寄申宮,辛寄戍宮,壬居亥宮,癸居醜宮,而四正神子午卯酉則不用。

 地盤固定不變,天盤確是因時而變,即按照十二月將走序而動。

 月將者,太陽星君也,乃護法太陽躔次之神將,幽明之司,福德之神。太陽周天按照《洪範》所載乃天分十二辰,辰有三十度。日躔每一節氣行十五度,如此一來十二月將,便對應二十四節氣。所謂節氣者,月初者為節令,月中後名中氣,合稱節氣。

 對應下來,便是如此:

 雨水至春分,月將為亥,登明將。

 春分至穀雨,月將為戌,河魁將。

 穀雨至小滿,月將為酉,從魁將。

 小滿至夏至,月將為申,傳送將。

 夏至至大暑,月將為未,小吉將。

 大暑至處暑,月將為午,勝光將。

 處暑至秋分,月將為巳,太乙將。

 秋分至霜降,月將為辰,天罡將。

 霜降至小雪,月將為卯,太沖將。

 小雪至冬至,月將為寅,功曹將。

 冬至至大寒,月將為醜,太吉將。

 大寒至雨水,月將為子,神後將。

 十二月將有生有克,而十二神則無吉無兇。

 十二神者,乃十二支神也,即對應一日十二地支之天將也。

 即一天乙貴人、二太乙螣蛇、三飛火朱雀、四和合**、五將軍勾陳、六木神青龍、七司直天空、八風伯白虎、九喜神太常、十**玄武、十一御史太陰、十二女主天后,其排序確定,不可錯亂。

 佔時為卯、辰、巳、午、未、申者屬晝時,佔時為酉、戍、亥、子、醜、寅者屬夜時。根據時之晝夜與所臨之方位又有陰陽與順、逆的不同排列。

 於是排四科,推三傳,布人盤,其中變化何止七百二十課。課有陰陽轉換,天時十二神,十二月將順逆之數,其數大衍變化合二千九百八十五萬九千八百四十之數。

 而這只是六壬推衍之法,若是按著風鳴與蘆頌將之應用於密書上,更是調整許多算法,尤其是為了精確密書內容也拿出了可行之法。

 蘆頌和風鳴那裡只是提出了初步想法,乃是已經完整構思出一套紛繁卻能至簡,深奧卻能應用,推廣還能保密的上乘秘法。

 誠如蘆頌所言,真正的將此物應用起來,還是任重而道遠,畢竟將隱語與課詞結合,整理成加密底稿便非一人一日之功。

 所謂密文底稿,便是按著七百二十課式再分晝夜,便是一千四百四十課式,每一課式便對應一個具體的字。

 使用時乃是先取用對應月將,即事務類型

 然後盤珠搖取時辰,所謂盤珠便是取圓形木盒,內開十二孔分別記刻十二時辰,置玉珠於其內,搖動而止,開盒視珠落之孔便取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