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38章 風和日薄滿丹霄

 歸德城即是北斗七星君城之一的天權城所在,玄明文曲星君是此地城隍,其地位在士人心中遠勝啟封城由大肇太祖親封的上清正一萬類克成天尊,堪稱天下第一城隍。而歸德城南的尨山更是道家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尨山連綿,前瞰丹陽平原,後臨纏龍水闕,左攜天台中龍靈脈,右卷松風林谷,可謂是天青地秀神仙府第,風明雲淨真人門戶。尤其是號稱紫微十二觀風所在的奇秀山水,真正是橫看千巖角逐翠浪連天,側看玉峰嶛峭巍峨入雲。

 更有縹雲峰者,仰觀雲蒸霞蔚,俯瞰溱瀍縱橫,臥有丹水凝聚,踞則天台扶持,右臂張掖通四海,左手持決匯萬澤,天地生氣貫通**,暢達八方。也正是如此金臺玉局,才引得道祖在此留下道德文字,聖王於此勘定易數心法,先師於此築壇辨明文禮。縹雲峰上,巔峰處有道源祖庭玉虛宮,山腰則有天下道宗之本的大肇太祖敕建清虛宮,山下則有位於玄女瀍溪之畔,臨著蘆海的蘆濱書院。

 談到蘆濱書院,蘆頌更是煥發生氣,這蘆濱書院旁的蘆海正是至聖先師巡遊天下講學之地,也是蘆氏濫觴的源頭,蘆頌先祖有幸求學於先師門下,因此以蘆為氏傳承於後代子孫。只是隨著大宇朝之世代動盪,昔日家園早做草莽,蘆氏全族也南下客居,豈料這家族本是權宜之計,卻再不得迴歸故鄉,今日之蘆氏已經是西海路人士了。但蘆氏依舊以修文進儒為祖訓,這也是蘆頌雖然跟隨宗放並衷情于格物之道,但仍不入道宗門牆,堅持進修儒學的根由。

 一行人聽著蘆頌侃侃而談,也是順利繳了過稅,巡丁看著幾人文士作派,也是草草盤查便放了行。

 幾人下榻於鄰近河畔的一處客店。只因此地客商行人薈萃,尋常客店以及官辦驛館皆早已應接不暇,故而仝三郎僱了幫閒找了有力的牙人,乃尋得一個好去處。這處客店乃是清虛宮門下的產業,經營客店的東主也是道人,幾人打算短租,便不是掌櫃所能定下的,乃是與那道人當面定了兩旬的短租契,交了牙錢,才由幫閒引著來到此地。這客店名玄合居,規模著實不小,廊院曲徑周折,更似宦門別院。

 九個人所租住的乃是單獨一個坐南朝北的院落,院落東外牆則臨著四尺寬,二尺來深的細流,順流二三里匯入航道,院內九個開間皆面闊丈半,隔了廳堂及廂房,房舍四面並不倚著院牆,而是留有幾方菜圃,後牆並不臨水而是隔著火巷,過了火巷的院落乃是客店掌櫃與廚師、夥計起居的院子。雖是道院的產業,但因清虛一脈不禁葷腥酒水,裡面也圈養著待宰殺庖制的雞鴨豕羊,但畢竟隔著院牆和火巷,腥臊氣息和聒噪之聲卻也傳不到小院中去;小院東牆有道月門鎖著,若是開此門則可在水邊清洗衣物;西牆三間房,兩間的是廚房和浴室,隔著兩道低矮的籬笆是茅廁所在;正門並未在門牆正中,而是左右兩道,左手的是方便客店夥計收拾廚房、茅廁,右手的院門略為寬大,方便客人出入,一處素面照壁不過高四尺,長五尺,與其說是照壁不如說是為遮蔽著其後的一口水井而立,莫看這院落簡簡單單,倒是五臟俱全,若是坐在房舍的周軒上,取水烹茶尤是愜意,關上門來過日子也是恰當。唯一不足,便是東面過了水渠便是街面,此街對面皆是客店門戶,無論出入都是頗為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