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59章 緣風絮韞好庚唱

 “當時我那師父就納悶了,宇朝這不已經西遷了嗎,現在是大肇朝天下,你這老道後知後覺的說這些作甚?這老道看出我師父心思,接著說,本以為宇朝西狩,大肇建立,此城若是保持原來格局,也就與大肇無關,豈料這丹陽知府為了省事,竟在原皇城上縫縫補補,如今地脈擾動,與廉貞七殺同度,天長地久便似納熔爐於腹中,終究皮囊華麗腹內空。”

 “我師父本來是一句話都聽不明白,豈料老道接著說了一句話,真是點醒了我師父。”

 說著話,幾人已經來到福昌縣內,這老倌兒話頭留個釦子,只拿眼神討好。原來到了一處涼酒飲子的店面,炎炎夏日,又是午後,確實讓人煩躁難耐,何況這老兒有說了半天話,著實口乾舌燥。

 索性幾個人便上了二樓,找了個臨街的桌子,少年本來就貪涼喜甜食,老兒也是來者不拒,於是點了各色飲子及鮮果鋪了一桌子。

 這老兒喝了幾杯楊梅調製的涼酒,拿起甜瓜邊吃邊說,

 “這老道說,可是這皇城改造成如今局面,內城裡面的水井便乾涸了?我師父大吃一驚,這等事情除了官府就是我們這些牙人知曉,本以為是年歲久了,老井枯了,官府還是在鑿新井的,但是幾個月鑿了上百口井,有甜水的只有內城東南角的幾口,至於掘渠引水這都是後來的事。 ”

 “且這皇城還殘留前朝中樞三院高臺,這便是舊主凌新客,要麼扒掉不留痕跡,要麼在高臺之上建築高樓來震懾,否則只怕此高臺壓著丹陽城心脈上,如此沉重,便是活人也不會舒坦。”

 “於是這老道無論如何要將道觀建在外城,便是如今的清虛宗紫霄觀在城內的老觀宇,紫霄觀道人們稱之為‘上真’,當時這裡乃是一片焚過火的殘垣斷壁,宇朝時乃是皇親貴戚們聚居之地,只是那時候早就一片狼藉,”

 這個腳店位於南門大街西邊臨街店面,位居十字街頭西北角,那老兒便在這拐角窗口處,探著身子往南邊指去。

 “再過下個街口,一直往朱雀門,西邊到鼎明門,這片區域都是昔日宇朝貴人們居所,如今這外城牆乃是內收了的,其實還有一半都讓到了城牆外面。”

 “那老道還說,本來宇朝紫微城之恢弘世間罕有,乃是戰火荼毒了,但是也不該收斂成如今這副模樣。聽我師父說,”

 這老兒說著話,便用桌上的物件來擺動,

 “這便是宮城,”

 他將一碗飲子放在上北方向,

 “正南面乃是皇城,”

 他接著擺。

 “再南面乃是子城,便是皇族外戚所在,也就是咱們現在站著的地方,再往南便是剛才指給你們看的乃是世勳世家們居住的午城,合起來便是內城,如今的壽安縣便是昔日外城。整個紫微城便如北斗斗杓一般,哪裡是如今這般走向。”

 “這隻怕是大肇建國伊始,財虧民乏,不得已才收斂如此吧。”

 “我師父他老人家也是這麼說,豈料這老道,卻說如此改造,花費比在原址縫縫補補花費更大,之所以這麼改,乃是因為按著原來格局經營,則有高道推算出,一甲子此地便有聖人出。太宗那時剛剛即位,說句大逆不道的,官家自己位子還沒坐穩,哪裡能聽到這個如此不吉利的推算來?這裡又不是大肇京城,聖人如何出在這裡?於是朝廷便請了清虛宗西崑崙的道德真仙來破局。”

 “西崑崙的神仙?不知是哪位?”三郎聽他提起師門,忙問道。

 天下四方,道門因國別而分為四支。

 分別是大肇國信清虛宗,大晟國膺玉虛宗,大綦國宗太虛宗,還有西陸後宇朝國教沖虛宗。沖虛宗其實便是道門本源,乃是宇朝式微,三國帝室也要為本朝法統溯本清源,雖然與後宇朝會盟解決了國綱,但是民心向背則必須建立自己的宗法體系,至於宗教信仰自然要各成一家。

 大肇清虛宗作為道門四方之一,雖然獨立發展不過一個甲子,卻也在大肇開國以來,逐漸開枝散葉。大致分作兩個體系,一個乃是受到大肇帝室歷代帝王敕封又或者是帝王貴胄寄身修行的宗派,一個乃是根植民間,民間信眾廣泛,仕宦豪商傾力贊助的宗派,這兩者其實很難嚴格區分,只能說有所側重。

 再結合宗派淵源,便大致按著地域及師承分為六山九洞十八福地。

 分別是,

 西崑崙別稱終南,三元集真洞,霧谷集真觀、東明峰雲廬;玉柱洞,圭峰太乙宮。總領西嶺三山五十九宮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