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93章 花深院靜引清尊

 “學生蘆秉文再拜承公,”

 承公微微頷首,他欣賞蘆頌,一個方才及冠的青年學子,手無縛雞之力,卻能面對如此兇險局面,依舊保持鎮定和信心,這便是極為難得的能力。對於承公這樣輾轉官場幾十載之人,早已看透了什麼才是為官從政的核心能力,絕非學問深奧,孜孜不倦的學者,這類人往往曲高和寡,做起事來力求完美,責全求備,遭遇挫折又大多遷怒他人,自怨自艾;也並非熟稔世情,長袖當歌的聞人,這類人大多名利之心深重,做起事來唯好浮名,不切實際,遇到困難則是文過飾非,愛惜羽毛,若是這等人做官,乃是朝廷與黎民的大不幸。

 而今日雖然多次遭遇兇險,卻讓承公老懷寬慰,便是發現了許多極好的文武種子,軍政嘉禾。比如眼前這蘆頌,包括營丘栿、霄春臣,還有宗氏兄弟,雖然是官宦子弟,卻仍如此有積極奮發決心,面對絕境無絲毫頹然軟弱之衰氣,假以時日必能成朝廷柱石。

 至於集真九霄果然名不虛傳,所謂名師出高徒就是如此,而集真觀四代以來,代代皆是一時精粹,可見集真觀學問之精,道理之明,實在讓人傾羨。如今九霄已見其五,除了宗淑,最年輕的便是風鳴,而在承公眼裡,此子成就只怕還在諸師兄之上,難得的文武雙全,為人柔和恭謙。

 文有蘆頌,武看風鳴。承公愛才之心不已,竟出言讓這二人就此伴在他身旁,按著他話說,也不敢讓宗放、金同專愛,且也讓承公教誨一二。

 諸人皆為同門欣慰,同門兄弟飛黃騰達日,也是光耀門楣之時,皆是彼此皆是與有榮焉,所謂同氣連枝,不分彼此,就是如此。

 “承公,此間還有學生同門,皆為先生親傳弟子,學生不敢自珍,請薦於承公面前。”

 蘆頌這時乃是宗學師兄,忙不迭來引見柳瑒、虢三娘二人。

 聽聞二人身份,承公也是點頭暗贊,明逸兄思慮深遠,正愁著賊人一把火焚燬了肇晟二朝敕建玉虛宮之事不好處理,這便引見了破局人物。

 又聽聞宗淑提及仝氏兄弟故事,承公也有了計較,如此草莽人物也義赴艱難,百死不辭,更讓承公有決心和信心將應天府乃至整個京北的汙穢渾濁一起揭乾淨了,不用天光照進來,這陰暗角落將會永遠藏汙納垢下去。

 “玉清真人可好?”

 這話是衝著雷厲說的,說起來承公與金同也是舊識,昔日也曾頗不理解扶搖子為何傳位於他,而士學士也欣然接受,並報請朝廷敕封。當時士學士還曾意味頗深的與自己說起此事,如今看來,還是這二位看人極準,誰能想到昔日殺伐果決的金同,受戒之後竟真的沉心靜氣終成道德真人,十餘年裡除了青衣古卷、坐圜守靜,便是撫養教育出一眾傑出弟子,而這些弟子走出師門,終讓世人知道誰才是道門修行佼佼者。

 “稟告承公,不才自去歲拜別恩師,已有十五個月未能承歡於恩師膝下,前些時日乃是先得樞府劄子,及動身又得恩師書信,言及途徑丹陽城若有暇則探視六師弟近況。及近歸德城,再得師尊手書,言及數日來,應天府頗多異象,且往復真觀與掌院師叔一敘,請動天罡羽士往金臺玉局護法,不想還是晚了一步!”

 雷厲明白承公意思,哪裡是問師父近況,分明是在問,自己怎麼這麼巧出現於此,還帶領著勁卒與久不問俗務的復真觀披甲道眾,若是解釋不清,所謂救陣之功就成了居心叵測之舉。但身正不怕影斜,雖然解釋不清師父是如何知道應天府裡面的門道,但自己所作所為卻光明磊落。

 “尊師果然是道法高明,修為深不可測!”

 一切盡在不言中,有些話點到即止,畢竟雷厲也是聽命辦事,更何況親冒矢石搭救了自己。只是承守真依舊如當年一般,實在看不透這位金同所思所想,若是宗放在此,或可為自己解惑。

 “這裡不是久待地方,咱們挪步再做詳談如何?”

 公良吉符如何不明白承公心思,因此前來岔開話題,除了他也無人能做此事了。

 有了公良參軍緩頰,總算把這個話題揭過,而公良參軍也有許多話還要密告承公,因此也不耽擱,便出面安排行止,即可動身。

 只是已近子時,進城是無論如何來不及的,而承公與公良參軍也沒有深夜入城的意思,計劃先往下面走,到了紫霄觀再做修整,然後來做打算。

 於是雷厲等人留了十二名天罡羽士給風鳴來護衛承公等人,便退開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