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09章 尋常經歲睽佳景

 下來便是實務安排,承公推辭了教諭與文學打算讓出居所,以便承公居住的好意,表示君子不奪人之好,何況他本來就是隨遇而安的性子,只是為了安全保密,以射圃西側月門為界安排用柵欄隔了。柵欄乃是衙門隔離街市所用的硬木製成,行至類如鹿角,高五尺,覆以紅漆,以此為界,南向皆為承公等人辦事居住之用,其餘人等出入只能走月門繞行文廟了。

 承公遣人將明倫堂東配殿收拾了,以作居所,至於西配殿則暫作了簽押房,東配殿牆外連著的二門也閉了。其餘人皆在東西齋安排居住,而文昌閣則作了望樓,由護衛分班戍衛。明倫堂前堂的書桌皆收拾了,正中的八尺書案權作正堂公案,其下左右各列著兩排座椅,座椅之後是兩兩相疊的書桌作靠,書桌林列直至明倫堂中門,除中門外,其餘皆關閉門板。

 承公並非正印官,因此不理其他庶務,只問與賊匪作亂有關之事,至於刑獄公房皆由元知縣安排在縣衙,至於三班衙役等一應差人也是不用,更不列棍杖刑具,縣學大門前也不設旗牌鐘鼓。所謂開衙辦事須朝廷詔令,承公久遊宦海豈能在此處落人口實,若非縣學正門、便門以及文廟前皆有巡丁們駐守護衛,與平常並無二致,至於射鵰手以及天罡羽士都安排內裡值守,由雷厲親自安排。

 一番折騰,已經到了午後。縣學的庖堂已經開了灶,即便是縣上批下來的錢糧尚未到位,教諭也不能讓上官們餓著肚子,只是縣學都是些尋常食材,也只能講究些了。承公不以為意,他本是清苦慣了的人,而是與眾人安坐後堂敘話。出人意料的是,向來雷厲風行的承龍圖,這半晌都是在討論學問,一句關聯案情的話都未提起。

 內堂安坐的除了承公和公良參軍,也只有元知縣,蘆頌、營丘栿、宗淑幾人。其餘人皆有了差事分頭忙碌,即便是縣教諭、文學也領了知縣的交待,去檢校堪用的縣學生到此聽用。這可是縣學生出頭露臉的大好機遇,縣教諭、文學自然親力親為,落個順水人情。蘆頌倒是沉浸在論學之中,畢竟名滿天下的重臣與兩榜高中的進士在學識上的感悟,對於他都是難得的機遇。

 過了午,眾人各回各屋,業已修整完畢,卻不見承公召見。急匆匆的由縣尉進了後堂,待了半晌也與元知縣一併離開了。公良參軍的說法是昨日奔波,承公畢竟年庚已近天命,需修養精神,至於眾人繼續已經安排的事務,所謂張弛有度,沉浮於心也。

 左右齋各六間廂房,每間兼做居住辦事,明倫堂次第向南,左首的是公良參軍獨居兼法司,緊挨著的是蘆頌、萊觀、營丘栿、霄春臣四人的居所兼僉廳,然後是典義、兆薄、舟雲、觀天四人居住,再一間熊暠、彰小乙收拾了,源淨、智全寶過來也好安排,最南邊的是調用的縣書辦、縣學秀才共八人,跟差聽命辦事。右首是是三娘所居單間,毗鄰的是雷厲、風鳴、宗淑兄弟居住,然後挨著的是兩個女察子,還有就是智金寶了,至於元二兒、營丘檁等傷員依次安排,看著營丘檁的轉態,隔夜也能搬到與營丘栿他們一起居住了。至於縣衙的三班衙役的班頭只能在儒學門內兩邊耳房安排。

 一番安排將這縣學經營的真個好似衙門一般,分了前門、大堂、後院三層,前門戍衛交予了縣衙衙役,大堂安全則託付給天罡羽士,後院重地則由射鵰手們搭設營帳駐守在射圃。

 為了承公安全,雷厲索性又拿鹿角將明倫堂北門也圍上一圈,如此縣學北牆加上柵欄、鹿角,三道佈置也算的上固若金湯了。唯一隱患則在於射圃人員及車馬出入的二門就在承公居室之外。因此,雷厲安排了每班四人駐守,無差遣不得隨意出入。

 承公貼身守衛,則由典義、兆薄、舟雲、觀天四人與風鳴、宗淑搭班負責。只是四名親衛都帶著傷,仍須休養。因此風鳴、宗淑帶著六郎又拉上霄春臣與熊暠小心應對,讓大師兄也能安穩休息一會兒。

 雖然此時是青天白日,幾人也不敢懈怠,排了班序,每個時辰都要領著武士們巡查一圈。

 風鳴、宗淑巡查一圈,便叫上蘆頌、三娘,又趁著交接叫上霄春臣和熊暠一起去文廟巡查。文廟也是三進院落,只是規制較縣學逼仄些,欞星門自有射鵰手守備,過了泮池即大成殿,後有崇聖祠,北面四間後罩房是名宦、鄉賢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