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21章 威聲虎嘯復龍吟

 酉正,明倫堂上已經人頭攢動,有官職在身的左文右武分座,吏員或者白身的則南面面北而坐,規規矩矩的等著承公駕臨。

 如此這丹南路經略安撫使司即將隨著承公到任,即將開始運作。

 經略安撫使司莫看只比安撫使司多了經略二字,兩者職權則有云泥之別。安撫使司也是首要衙門,但在職司上與轉運司、提點刑獄司乃是不分伯仲的平級部門。但是經略安撫使司職權則凌駕諸司之上,只是轉運司、提點刑獄司諸司人事權不在掌握之中,這也是大肇大小相制的慣例。

 如果是經略安撫招討使司,那則可號稱藩臣了,真正的一方節帥。對於內地諸路設置安撫使司皆非常任,至於設置經略安撫使司已經是登峰造極了。

 經略安撫使司分管本路諸府軍監事,分安撫、經略二司,因此也俗稱經撫司或經略司,更簡則稱經司,而經略安撫使謙稱則是帥臣,敬稱則是經帥,簡稱經略使的。

 安撫司分管民事,經略司負責處置本路軍事、節制本路部署、鈐轄、都監等將佐。因此編制上屬官幕職有走馬承受公事、判官、管勾公事、參贊軍事、參議、參謀、勾當公事、準備差使、管勾機宜文字、準備指使、書寫機宜文字及一應大小使臣、文武幕職。

 承公依龍圖閣學士的貼職,可用傔人七人。而作為經略安撫使,還可有一都禁軍伴隨差遣,其餘吏目可自行招募或發府縣吏員兼任。

 是夜只怕無人安眠,如何架構起經略安撫使司門面,緊密關係著眾人的前程。

 眾人皆在堂前屏氣凝神,等待公良參軍轉出後堂。

 須臾,公良參軍從後堂出來,堂內諸人皆起身恭迎。

 公良參軍於書案左側下首等待,先有四大親衛如今可稱為旗牌官的轉出來,分前後左右圍在書案前後。

 書案除了正面留有帶栲栳圈的圈椅,還退後一步左右各側放兩張圓後背交椅,左右文武所坐的都是馬蹄足高方凳,而對案眾人都是落座著木墩子,這也透露出上下雲泥之別來,突出上官威嚴,更是為了激勵後進之人的奮發志氣。

 承公來到座位前並不急於安坐,而是肅然的俯視眼前皆垂手恭謹諸人,直待公良參軍燃起案上的弦文青瓷香爐中的合香丸後,才擺袖而坐,這清神的香氣也隨著捲袖清風洋溢開來。

 “諸君,請!”

 隨著公良參軍的話,諸人這才坐下,至於左首第一張凳子,即便是營丘大判也不敢逾矩,這張凳子只有公良參軍作為承公的左右手才有資格坐。

 三位天使以及一員禁軍武將作為敕使則坐在了承公身後的交椅上。

 文官營丘大判以降,有左推官,太丘縣、壽安縣、蓼谷縣三知縣,府衙諸曹官只餘法曹、士曹二人,其餘多在太丘縣衙門看管,第二排有壽安縣丞、縣尉、主薄,太丘縣尉、主簿,蓼谷縣主薄,其餘或出缺或也收在文廟待問,如此看應天府文官幾乎是一網打盡了。

 武官這邊好看一些,林林總總坐了四排,主要將佐與關鍵人物都坐在前面,首先的便是意氣風發的霄都監,其次乃是歸德城廂軍馬步都指揮使,還有駐泊丹陽八關的幾位禁軍指揮使,至於雷厲、源淨、智全寶、熊暠本來應居末排的,也被推在第二排就座,其餘將佐都是按著禁軍、廂軍、巡檢序列就座。

 而面對承公也坐了五排人物,順序倒是白身在前,吏目在後,因為今日這些白身將來大多必然也是正經兩榜進士而入仕途。

 前排陸續按著家族身份排列,居首位的乃是宗淑,其父宗放也是朝廷三品職官,自然是蔭及子弟,次序而下是營丘栿、營丘檁兄弟,蘆頌、霄春臣、萊觀、風鳴、彰小乙、仝維仝三郎。

 此時,大家心境略有參差,之前無論何種原因留在此間協助承公,還是抱著襄助協理的心態,而現在卻已關係大多數人的前途命運。

 這些人中唯一超然世外的就只有宗淑而已,其一乃是年齡尚輕,還是十五歲的少年,在仕途上少年急進可不是什麼好事;其二作為宗家長房嫡子,無論如何自己的人生第一步怎麼走都不是自己可以決定的,自己的每一步關係著家族的發展和興衰,因此庶出的大哥可以父蔭出仕,而他依舊跟著父親辦事,先學會做事再出來做事,這是成熟家族保持生命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