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29章 本來是乾坤逆旅

 宗淑心裡已經漸漸明晰起來,但是也是認認真真的聽著營丘檁慷慨之言。

 “現如今荔枝貢、玉京春、丹楓渡這所謂的丹陽三酒若是看賬面上,皆是一色的萎靡不振,因為沒有轉運司居中統籌,因此這賬面之數與實銷之數皆在三正店,丹南各軍監縣各酒務手裡,不過僅以家父直管望京城左廂核算三酒銷量三年來已不足原酒課的六成。”

 “太丘縣只怕尚不及四成,”由縣尉做了補充。

 “如承甫所言,丹陽三酒產量不降反增,而市面上三酒約莫少了近半,那這些酒水呢?”蒼龍固順著營丘檁的話問道,承甫乃是營丘檁的表字。

 這話問的有些揣著明白裝糊塗,這等秫酒乃是瀝清的清酒,甘香但是酒勁柔和,但並不好窖藏保存,一般來說放入冰窖存一年口味最佳,若是一年半以上則香氣不足,酒色漸渾,若是再做瀝清飲用,苦澀味便重了。因此秫酒最宜是半年以上的新酒發售,而丹南地面沒有,只能說在別處出現。

 營丘檁明白蒼龍固之意,但是他也斬釘截鐵的拋出讓諸人吃驚的結論。

 “可其實上酒水產量不減反增,只是大多並未直接在本地出售,其中半數輸往外地,剩下的隨著商賈走了一圈還是回到本地,化整為零的進入丹南路諸府縣軍監的腳店,甚至許多邨氓野店也都用丹陽三酒為基來調和酒水,局面便是丹南路各類酒色質量上乘,廣受好評,但是其中卻著實收不上酒課,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勢。而且這等做空私售方式已經從丹南路漸漸向大肇全境蔓延,欒大判這等好手段也為許多地方官員所傾心交結!”

 營丘檁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更何況如今丹陽已經不侷限於三酒的私售,而是成了大肇許多極品佳釀的售運樞紐,其中大量酒水已經是通過海路外銷出去了。”

 紫舒軏聞言也不似方才故作局外人那邊超塵了,也放下了銀箸,走私商品出境這乃是大肇豪商不上臺面的普遍做法,但是如此大量走私酒水還是難以想象。難道是覺得他國不可能採購如此大量秫酒嗎?非也,秫酒於大肇只是市井喜愛之美酒,但是對於西陸各國乃是祭祀必須用到的法酒,諸侯與卿士間互致的儀酒。

 丹陽三酒是大宇中宗所釀製號稱天下酒祖的秫酒而衍傳至今,自制造出來之日便是大宇朝宮廷御酒,非皇族不得享用,除了重大祭典以及殊勳賞賜,諸侯們也是難以品嚐到的。直至大宇朝衰落西遷,這秫酒才開始流落民間,西陸諸侯為了強化自己的地位,其強大者文武並濟、會盟群雄,奉西宇帝王而稱霸西陸,這秫酒便成了西路諸侯彰顯地位不可或缺之物。只是原產地的天台山已經是大肇治下,少了天台山酒池的泉水,總是不能復原秫酒滋味,而且在丹陽酒坊的不斷改良下,逐步減少秫的比例,以大晟中南所產稻米為主料,再有著大肇官制酒麯的標準質量保證,秫酒不僅酒色更為清亮而透徹,酒味也更為甘香而醇質,更受西陸推崇。

 但是大肇與西陸宇朝乃是互通有無的友邦,大肇王室能坐享永州宇內,也是昔日宇朝帝君以鰲氏為奧援,而率先盟誓建立邦交。因此大肇將西陸宇朝作為對等通商之國,西陸諸侯不得直接從大肇採買商品,只能通過宇朝轉口。這項利差現在已經是宇朝最大的財源,肇宇如今堪稱是表裡如一,大肇以宇朝制約西陸諸侯,宇朝則依靠此貿易賴以存生,仰人鼻息之下自然對於大肇百般奉承。

 但如果有大量走私商品能繞過兩國朝堂進入西陸,恐怕西陸的政局都要發生動盪。不止是西陸,天下都可能生變。因為以宇朝制約西路諸侯乃是大肇、大綦和大晟的共識,大綦與西路諸侯直接接壤,卻也在貿易上嚴格管控,凰後實在是擔心戰事再起,而給了虎氏重新崛起的機會。

 這還是外部風險,更大的隱憂還是關係內在。

 大肇的國域地形乃是北面崑崙山為屏障,中間會稽半島也因崑崙山南向會稽山脈而得名,可見這永州地界也是山陵眾多,平原稀少且零碎局面,而東陸也是佔據高州一片山地,沿海更是絕壁與灘塗,因此糧食大半仰賴西陸兩川之地以及南面天虞島來供給,如此尚不能自給自足,還需通過海貿向西陸諸邦與大晟採購,至於牲畜藥材等物資內則依賴橫山戎,外則仰賴大綦販賣,甚至還通過邊榷向東丹採辦。

 至於東京城與京畿之地百萬生民更是完全依靠糧食外運,如此局面,大肇開國之初,太祖嚴格禁止私人釀酒,這才形成如今榷曲專賣制度,一方面是為了確保酒課上繳,更重要的便是朝廷掌握每年的釀酒糧食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