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29章 本來是乾坤逆旅

 紫舒軏如此年輕便能側身中樞之內,可並非僅依賴兄長餘蔭或者小有文采,而是在於其知微見著,多思善見的為政本事。關於這榷酤制度,他雖未專業涉獵,卻因為整理歸檔各類條陳、奏疏與劄子,也廣泛拜讀各類政見,而他與兄長這家傳的過目不忘的天賦也讓他許多數字與實務關聯起來。

 比如前年的三司使關於酒課的奏疏,就曾彙總了幾方面數據。京師都麯院掌造粗細一等麯,給內酒坊及出鬻收直,彼時年用磨小麥五萬石,蹋曲合百二十萬斤,每斤官價二百二十文,還有每年踏內酒坊法糯麯八萬片,每片官價六百文。只京城一處便用麥五百萬斤,米百萬斤,還呈現快速上漲勢頭,隨著京城糧價攀升,麯錢自太宗時一百五十文,上漲了五十文。

 雖然酒課已經從太宗時年五十萬貫,增至如今的一百八十萬貫,然而對應的是京城與三京麯量大為激增而導致四京糧價的節節攀升,而四輔麯院制麯量大為減少,地方酒課不足,糧食價格走低的局面。如今這一百八十萬貫的酒課對比太宗時的酒麯數量來看卻是,麯多價低了。

 這便是因為京城正店七十二家,但是每家按照在京城的酒水銷售額分配撲買官麯的份額,比如最為龐大的豐樂樓,年用酒麯五萬斤,最少者有五千斤,合用九十萬斤。

 如此便是制麯遠多於當地需求局面,但由於除了四京之外,官麯更是沒有銷路,為了確保酒課收入,這些差額必須在四京解決,尤其是京城,年制麯超出本地需求三十萬斤,這些麯便指定豐樂樓等九家大型正店包銷,而包銷價格只是配額麯價的一半,還允許這九家正店酒水外銷。

 若是如營丘檁所言,便是朝廷已經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朝廷高價收購海外糧食滿足四京四輔供應,而四京用其中糧食製作酒麯,其中四輔與地方通過正店重新洗牌降低新開設正店的酒課配額而導致酒課大為萎縮,而酒課更仰賴東京等四京來完成,導致四京制麯量大幅提升,隨之而來的是糧價攀升,四輔及地方再將當地低價糧食轉運京城高價銷售,而京城超額制麯又導致麯價大幅降價,且放開正店酒水外銷,再通過地方私運海外。

 他這一番話,大家都是倒吸一口涼氣。

 長久以往,這樁買賣,看似朝廷、地方、正店商賈都沒吃虧,而實際上倒黴的是底層百姓,是京城百姓用高額糧價與酒價支撐起這場官僚與富商的狂歡,是地方百姓因為本地糧食外運而稀缺也陷入糧食市價增長的無底洞裡。

 糧價、麯價、酒價,還真是一門好生意。

 這哪裡是一群謀私利而不顧國政的商賈所能想到和做到的,其中非要有地方顯官主持,才能為這些倒賣糧食的商賈保駕護航,才能確保外銷酒水能夠輸出海外,而京城中也必須有通達官宦參與其中,才能確保能從這九家正店手裡拿到這低價的外銷酒水,才能夠將外地私運的糧食和這些酒水悄無聲息的進出轉運,如此才能將其中差價牢牢的盡收囊中。

 楊永節聽得明白,心裡慘淡,他這人是貪財,但是也不想因為這些財富而拖累全家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然而聽得營丘檁這番話也明白,若非用於走私販售,他們家的瓊酥酒也不會如此暢銷。

 “承甫可是有什麼線索嗎?”

 楊永節都巴不得營丘檁手裡直接抓有實證了,賺錢還是目光長遠些好,畢竟前程有了指望,看待財貨也就有些淡了。

 “鈐轄若是能在應天府豪紳家苑與廟宇宮觀走一遭便可見一斑了。”

 營丘檁有些話不敢說的太滿,但看到兄長給自己的眼神,裡面透著欣慰與鼓勵,讓他也放下負擔,終於能一抒胸懷了。

 “這話怎麼說?”

 紫舒軏聞言著實一怔。

 “機宜,吾弟年紀尚輕,有些話著實不該說的如此直白,”

 營丘栿適時接過話頭,

 “只是容我賣個關子,多說兩句,”

 其實紫舒軏與營丘檁年紀相仿,而營丘栿與紫舒輈倒是同齡人,只是紫舒輈兄弟入仕一帆風順,倒是於仕途上先一頭地。

 紫舒軏也沒有那些少年得意的虛浮性子,而是與營丘栿以文論友,畢竟按照科第營丘栿乃是與他們兄弟二人同科,只是避讓堂侄的狀元盛名,才主動退身來等待再提金榜的時刻。

 “衡甫兄,還請不吝賜教,”

 彼此都很客氣,這就是良好的溝通氣氛。

 “諸位,京城有三十萬斤麯賤賣,其餘三京與之合起來足有百萬斤,其中便是五十萬斤的差價,只此利差便是五萬五千貫;合用四京米行專供糯米、粳米一千二百萬斤,合百萬鬥。他們拿價是私運價格,而米行因此上漲市場散銷米價,其中利差每鬥四十文,合計四萬貫;這般能出佳釀一千五百萬升,皆是發售地方之用,其中國內售賣五百萬升,折算每升純利一百二十文,合計六十萬貫;外銷海外千萬升,折算每升純利二百文,合計二百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