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40章 時倚晴空看過雁

 聞聽此言,楊永節噗嗤一樂,其餘人也知他的意思,若是他們願意無功而返,大肇君臣倒是巴不得,如今回去,使團既未達到威懾要挾大肇的用意,又不能窺伺查明大肇中樞戰備實情,還在東丹大軍聚攏之前就草草回去,反而打亂了自家部屬,只怕誰主張回去,誰的腦袋也就保不住了。無論肇丹實力對比如何,只是東丹使團的色厲內荏可見一斑。

 “雖然咱們知道東丹使團不過是虛言恫嚇,但畢竟是牽扯了人命官司,咱們丹南路也好,應天府也罷,總要挑起這干係。再者,這裡面還牽扯到了大綦使團,據聞這大綦使團果然未走山北肇綦邊關,非要逾越天險,經過橫山戎走星宿海,繞遠過來,這般的安排,諸位以為他們都是什麼心思?”

 營丘栿出列拱手而言,

 “學生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既是咱們帥司議事,有何不當講的,但講無妨!”

 承公示意這個當下最為了解東丹使團情由之人說話,也想看看他的成色幾許。

 “惟公,諸公,諸君,吾這些時日負責看護禮部主客郎中、東丹接伴使敬洎子敬玉博,前些時日也親自發遣專人送敬玉博往使團駐地,對於東丹使團行程,也做了些梳理,發覺其中卻有些不同尋常之處,這裡並非指其有叵測之念,而是東丹使團內部也並非沆瀣一氣、同氣連枝,或可斷定使團正副使以及主要屬官間存在著根本上的分歧。”

 “細細講來!”

 承公面色不露任何神情,但是心裡卻是頗為驚喜,未想到帥司伊始議事,便接二連三有青年幕僚展現不同尋常的才華來,便如當年他發掘公良吉符等良才一般,發現、培養與擘助年輕人更讓承守真有成就感。

 因為自己的政治理念想要翻天覆地的影響朝局甚至天下,那憑藉自己的政治地位不斷提升終能達到,但是若想要根深蒂固的成為國家基本國策,能夠沿襲下去,必須有一代甚至幾代信仰者的不斷傳承與完善而發展下去。因此不同於守舊派官員那等父子繼承、師生系附的人才固化培養模式,承公與士學士一樣,都是以最寬廣的胸襟和最中正的態度,歡迎各個階層、不同背景,卻懷揣一致政治理想的人才凝聚身畔,如此才是百年大計,才是千秋之謀。

 只看對面營丘栿本是氣宇軒昂之人,此時更是意氣風發,這等鋒芒畢露的年輕人素為守舊官員不喜,卻是慶康諸公心頭好,比如陽攸推崇紫舒三子,比如士悅的士門三先生,而這三先生又培養出許多習六藝之餘更是在稼穡、錙銖、業冶中精研經世學問,如今承公幕府初成,卻已經初顯崢嶸本色,假以時日這些人物未來可期。

 “只看東丹使團的主副使,正使乃是綺裡太后侄兒南院太師綺裡遠山,副使中麻山橫氏出身的橫德允便是其屬下,此人也是綺裡太后親信,還有兩副使,綺裡馮多羅,雖是腹心長寧軍祗候郎君,但更是綺裡撻凜的族人和部屬,謻剌曼合獺出身達輦常袞九帳,更是與綺裡撻凜這一脈走的更近。”

 營丘栿心無旁騖,即便是營丘氏風頭正旺,那也是大宗叔父營丘灝一脈的風光,大戶人家所謂大宗小宗著眼於誰能獨樹一幟,誰能立足潮頭,如若小宗已經鶴立雞群,而大宗還無動於衷,那麼即便按著禮法約束,也不免是分崩離析的下場,如今堂兄已然是位列朝班,堂侄更是今科狀元,如若自己再不奮起直追,只怕這一脈只能淪為大宗的輔佐了。

 “只看東丹使團的行程也能看出這幾位使臣之間的齟齬,東丹使團入境時是迅疾如電,竟讓我朝猝不及防,但是入境以來,竟是越走越慢,據敬主客所言,雖然綺裡馮多羅、謻剌曼合獺二人對此催促,但是綺裡遠山依舊安之若素,不為所動,東丹使團入境以來與東丹國內往返通信四次,前兩次遞信皆是達輦常袞九帳出身,後面兩次雖然看似相同,卻是寧靜王謻剌安質睦的宮帳騎奴,隨著後兩次遞信人往來,這使團更是如龜速般前進,但就在此時,便發生了屬官遇刺,營帳夜嘯事件。而當時,發生此事後,這綺裡遠山竟與橫德允領著親隨脫離東丹使團,往咱們護軍之中避險,更是出人意料。”

 營丘栿繼續闡述前情,

 “此事之後,東丹使團實際上已經分作兩路,綺裡遠山竟與橫德允等文臣板底已幾乎和咱們的接伴隊伍混做一路,而綺裡馮多羅、謻剌曼合獺率領諸侍從與護兵日日催促趕路,這才加快了行程。看似二者矛盾日愈尖銳,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