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52章 利慾顛狂蠱入心

 “這話怎麼說?”

 源淨對於這種小算計歷來插不上話的,也就是湊趣問問。

 “他們認丹朱為祖宗不就是為日後南下有了說辭,便是大綦、大晟干涉,他也能說是咱們大肇難容東丹人南來認祖歸宗,便是為族人討個公道罷了!只怕後宇朝也不拒絕多了一個名義上的藩臣!”

 幾個人瞪大眼睛,倒不是他們沒有想到這一層,只是沒想到這位閉關枯坐十餘年的長輩竟然有如此見識。

 “好歹咱也是做過大內供奉官,難道見識還不如你們這些沒見過世面的黃口小兒?”

 大夥兒本來還有些腹誹,但是略想了此老的經歷,對比這位師叔,這些從未踏足東京的青年人可不就是黃口小兒嗎!

 “師叔,還請您繼續為咱們解惑!”

 三郎為老道斟了一杯茶,從旁討好的說道。

 老道將茶水一飲而盡,三郎便接過來又給斟上。

 “也就你這個娃娃懂事兒,那我便說說!”

 眾人都是哀怨看向三郎,俄而又都看向三娘,那意思是怎麼這小子如今變得如此知情識趣了,莫非是三娘指導出來的?

 倒是將三娘看得莫名其妙,心想三郎討喜,你們瞅著我幹嘛?

 大眼瞪小眼的,還是老道開口才讓大家把注意力都又集中在他身上。

 “這便是東丹人的陽謀,在這祭祖之事上咱們無計可施!”

 “未想到綺裡太后竟有如此手段?”

 老道搖了搖頭,

 “若說手段,同是女中豪傑,綺裡太后遠不如慈聖,便是慈聖也難為這等大捭大闔手段!”

 “這話怎麼說?”

 “你們啊,真是朽木不可雕也,若你們是東丹各族大人,忽然有人告訴你們,咱們要去拜一箇中夏人做祖宗會怎麼想?”

 眾人一時語塞,對啊,咱們大肇人初聞此事都覺得匪夷所思,難道這些蠻夷貴族們還能興高采烈的欣然接受了?

 “提議還能將此事決定下來的,除非是東丹王室帝裔,其餘任何人言及此事,即便是綺裡太后也是必招致物議,反而是先亂了自家陣腳!若是老道我掐指一算,做成此事者不是寧靜王便是東丹哪位少主了!”

 眾人略作思忖也都認可老道這番話了,果然是人老成妖,這位師叔簡直是深藏不露啊!

 “所以師叔的意思,既然咱們阻止不了,便要給他們添些堵?”

 聽了三郎這話,老道是越來越喜歡這個老實乖巧的孩子。

 “不止給他們添堵,還要給咱們賺些實惠來!”

 “您老給咱們這些晚輩細說說,也讓咱們親蒙您的教誨!”

 三郎,你夠了!師兄弟們都覺得今日開始宗淑跟換了個人似的,怎麼從老實疙瘩開始往腹黑少年開始轉變了。

 “那便便宜你們了,好好記在心裡,讓你們知曉為何天下至柔乃是水,天下至剛也是水!咱們便是要潤物細無聲,卻也做到弱敵實己!”

 老道大大咧咧的坐直了,其餘人也都直愣愣的聞聽其大論。

 “他們若來祭祖,便是自認了中夏後裔身份,那做事便要按著咱們中夏禮法處置。如此以來,祖宗陵寢荒廢該不該修繕?北尨山神道難行該不該重修?神道碑、石翁仲、石像生該不該重新建立?丹朱身份是不是需要天下各邦國議定冊封?陵寢制度是否要重新建立?東丹帝王及後嗣是否納入丹朱族譜?其餘如修族譜、建旌表、立祠堂等等哪個是輕易能完成的?”

 聽了這些話,幾個人都是張大了嘴巴,不能言語了。

 “昔日,大綦、大晟、大肇立國,便是從北尨山遷出祖宗,另立宗廟,大綦用了九年耗費資緡三千萬貫,大晟歷時七年用錢兩千萬貫,咱們大肇有了地利也用時三年花費千萬貫,你們算算東丹應該花費多少?”

 老道陰惻惻的說道,

 “不捨得花錢,可不只是不孝,還讓天下嘲笑,更等於是將自己的國格置於咱們之下,那將來無論戰場上見輸贏,也是以下犯上!若是捨得花錢,那便細水長流,看看這東胡有多少積累捨得掏出來!”

 高招!

 這才是以陽謀破陰謀!

 如此一來,無論東丹人怎麼選都是個大笑話!

 “師叔,您真是屈才了,這回非要幾位名公一起薦舉您入朝為官啊!怎麼說也該是東府裡做一任樞相!”

 這回連三娘也看不下去了,三郎你這麼會說話,怎麼以前沒看出來,難怪大夥兒都來了看著我,這不是冤枉我教壞了你?

 壞了,莫非今日我們倆的事都被他們知道了?胡思亂想間,一張小臉都是紫紅色了。

 “此舉實在是利國利民的妙計,若是就此操辦,則讓東丹人非吐血不可!”

 雷厲便是吹捧上也不能輸給師弟。

 “何止是利國利民,更是利於咱們自己!”

 “這話怎麼講?”

 老道又斜看了智全寶一眼,

 “若是和老道我無絲毫關礙,我何必如此操心!”

 他神秘兮兮的低聲道,

 “你們說說,這北尨山是個什麼所在?”

 “歷朝歷代聖賢歸葬所在?”

 老道覺得智全寶心眼兒實在是長實了。

 “這北尨山如今大半乃是咱們隱仙派的產業!”

 這話又是讓所有人瞠目結舌,老道慢條斯理的繼續說,著實有些顯擺的意思,

 “北尨山南北三十里,東西二十里,上下縱橫葬地八千畝、林地六千畝,山地一萬五千畝,其餘如水澤無算。太宗時,賜掌教白雲先生北尨山葬地三百畝,餘者七百畝;賜先師,當峹總院掌事葬地百畝,其餘四百畝;宣宗時,賜集真觀葬地百畝,宗大先生葬地百畝,其餘八百畝,復真觀葬地百畝,其餘四百畝;今上以來,因應天府財政匱乏無力承擔北尨山許多奠儀修繕及營造事務,而朝廷支撥專款只十萬貫,入不敷出,於是咱們復真觀貧道做主,集真觀你們的師尊出面,一起承辦相關事務,不只不問官府討要一文錢,每年還通過集真觀以隱仙派宗門名義給應天府五萬貫,這筆錢復真觀承擔三萬貫,都是營丘大判經辦!”

 說完,他雙手一攤,

 “你們猜猜咱們為何做這賠本買賣?”

 “莫非也是折成了田畝嗎?”

 “然也,咱們約定承辦事務三十年,應天府用北尨山五百畝葬地,一千五百畝餘地以及,”

 老道遙指山下那或隱或現的亂墳崗子,

 “以及城西南四千畝亂葬崗子,也就是數千年前築就的懷朱臺!”

 原來如此,難怪紫芝真人一開始便把懷朱臺與丹朱陵寢算在一起,合著不只是陽謀,還是筆大生意!

 “如此以來,咱們隱仙派合計掌握北尨山一千二百畝葬地,餘地三千八百畝餘地以及四千畝荒地!”

 “這也不過只佔了北尨山一小部分啊?”

 源淨可不是做生意的料。

 雷厲頗有些恨鐵不成鋼,

 “師叔剛才說的是北尨山所有用地,可是千百年來豈能還有這麼多葬地?便是私自用為葬地遠超賬面上,只怕如今能用作葬地的大半都在咱們宗門手裡!”

 “不錯,如今北尨山私侵氾濫,如今除了咱們手上的,餘者便是每寸土地都拿來用作葬地,只怕也不足八百畝了!”

 嘶!

 北尨山是何等所在,那這些土地又是何等價值?

 “這麼說東丹人若是亂認祖宗,咱們便可坐地起價了?”

 話說開了,大夥兒的情緒也都高漲了。至於這等生意經,放在後宇朝乃至大晟或許那些官宦不屑與此,便是大綦也是放縱親眷乃至家奴經商,官員們也是冠冕堂皇的擺出一副厭惡銅臭的嘴臉,然而大肇乃是天下的異類。

 概因當初大肇太祖與一眾義社兄弟不只是武藝出眾,也是靠著商賈買賣才有了培植黨羽的本錢,而大肇建國初始,也是靠著當年啟封城如今的東京城內的商人們支持,才有了招兵買馬征戰四方的底氣,因此建國伊始雖然依舊貫徹各國都引為圭臬的重農抑商之策,但是卻定下了封爵不世襲、封邑不就食、田產不禁售的國策,於是許多土地逐漸集中在了皇親國戚以及仕宦豪門手中,無地百姓若是沒個營生便是動亂,這也迫使大肇歷代帝王大幅度放寬了商業之禁,於是以四京四輔為首的城市快速興起,不同於列國所謂城市中市民便等同於商人,大肇的市民皆是仰賴商業流通而從事工商行當的無地百姓了。

 太宗朝時只在四京設置都商稅院,一年的商稅收入便達到百萬貫,而宣宗時,雖然慶康新政無疾而終,但並不意味宣宗一事無成,便是在宣宗手上,大肇才經營為不同於列國的一支奇芳。

 宣宗時率先打破了百姓居住的“坊”和交易的“市”的界限,使東京成為天下最為自由開放的所在,其次更是在一眾改革官員的支持下,又解除了宵禁制度,東京率先形成了夜市和曉市,然後便是四京,再四輔,如今七下府也一併處置。許多重商政策不一而足,都商稅院也在四輔開設,終宣宗朝,各項雜色商稅合計高達一千二百萬貫,商稅皆通過都轉運司直算中央,大大緩解了中樞財政緊缺壓力。

 至於官員經商即是朝廷法度寬鬆之故,也有不得已之原因,其中文官經商乃是自下而上的過程,起因便是廣大基層官員俸祿太少,不足以養廉之故。

 之所以說是自下而上,便是大肇官俸也算是歷朝歷代的奇葩了,對比列國也算獨樹一幟,那便是並非大肇整體官俸過低,可若論開支只怕官員們的俸祿已經佔了年計二成有餘了,之所以低級官員俸祿過少,實在是大肇官員數量實在是天下之最。

 只拿大綦與大肇對比,大綦疆域三倍於大肇,人口則倍之,而京官只三百六十人,外官也不過五千人,而大肇內外官員合計兩萬人,吏員便有十九萬人,以上還都是文官以及三班以上武官。

 若是量入而出便是維持如此許多官員也並非難以為繼,只是另一項制度便將官員們也分了三六九等,到手的俸祿簡直是雲泥之別。

 不同於列國制度,如大晟、大肇皆是官員按照職司、品級、爵位勘定俸祿,但是大肇畢竟是廢止了封疆裂土以及世爵世祿,而又為了加強對於地方管理,有設置許多臨時派出機構,這便是差遣的由來,而且對於官員的權責較本官更重差遣,本官便是寄祿官只是確定官祿。

 比如承公如今寄祿官遷給事中,貼職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差遣丹南路經略安撫使、管內勸農使、知應天府事,丹南路馬步軍都總管、丹南路沿海水軍制置使、提舉本路兵馬巡檢盜賊事,爵開國侯,實封三百戶。

 因其本官低於貼職,故按貼職循例發放,年給料錢十二萬錢,還有春冬兩季賜衣綾五匹、絹十七匹、羅一匹、綿五十兩;職名年給添支錢二十萬錢;差遣年給添支錢六十萬錢;四輔知府職田兩千畝,定額標準每畝三鬥,合米六百石,折錢四十萬錢;元隨傔人七人者所費也是公支,至於迎來送往、四時宴飲、車駕屋舍等概由公支。

 合計算來承公為帥臣一年,各項收入折錢超一千六百貫。如承公者,不蓄妓、不納妾、不經商、不置田產、許多開支都是節省下來以資助鄉里及轄地內貧弱學生,世人因此稱之清廉。

 而對比地方下層官員,比如縣尉由希古,年收入合計不足兩百貫,差距八倍有餘,其中車駕屋舍費用還需自理,如由希古在偏縣還好,若是壽安縣這般附郭縣只是日常開支便將俸祿花費的所剩無幾了。而許多低級京官因為東京價格騰貴,更是困苦不堪。故此中下級官員若是不從事商賈經營之道,生活已是艱難,何況安於職守。

 因此,宣宗朝承守真便上書言及此事,其上奏中提及,

 “方今制祿,大抵皆薄。自非朝廷侍從之列,食口稍眾,未有不兼農商之利而能充其養者也。其下州縣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錢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選、待除、守闕通之,蓋六七年而後得三年之祿。計一月所得,乃實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實不能及三四千而已。雖廝養之給,亦窘於此矣。而其養生、喪死、婚姻、葬送之事,皆當於此。夫出中人之上者,雖窮而不失為君子。出中人之下者,雖泰而不失為小人。唯中人不然,窮則為小人,泰則為君子。計天下之士,出中人之上下者,千百而無十一;窮而為小人,泰而為君子者,則天下皆是也。先王以為眾不可以力勝也,故制行不以己,而以中人為制。所以因其欲而利道之,以為中人之所能守,則其志可以行乎天下,而推之後世。以今之制祿,而欲士之無毀廉恥,蓋中人之所不能也。故今官大者,往往交賂遺、營貲產,以負貪汙之毀;官小者,販鬻、乞丐,無所不為。”

 這還是宣宗朝時的風景,近況更甚之。中樞既然無力提高官員待遇,又不能裁汰冗員,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官員們各顯本領,除非鬧的過分招惹物議,才拿來幾個不知好歹的處置。

 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文官寧可外任市舶司、轉運司也不願在京城做個諸司郎中。

 文官尚且如此,何況武臣,只看源淨這等諸事漠不關心的,也對於經營之道誇誇其談,便可窺一斑。

 老道又斜看了智全寶一眼,

 “若是和老道我無絲毫關礙,我何必如此操心!”

 他神秘兮兮的低聲道,

 “你們說說,這北尨山是個什麼所在?”

 “歷朝歷代聖賢歸葬所在?”

 老道覺得智全寶心眼兒實在是長實了。

 “這北尨山如今大半乃是咱們隱仙派的產業!”

 這話又是讓所有人瞠目結舌,老道慢條斯理的繼續說,著實有些顯擺的意思,

 “北尨山南北三十里,東西二十里,上下縱橫葬地八千畝、林地六千畝,山地一萬五千畝,其餘如水澤無算。太宗時,賜掌教白雲先生北尨山葬地三百畝,餘者七百畝;賜先師,當峹總院掌事葬地百畝,其餘四百畝;宣宗時,賜集真觀葬地百畝,宗大先生葬地百畝,其餘八百畝,復真觀葬地百畝,其餘四百畝;今上以來,因應天府財政匱乏無力承擔北尨山許多奠儀修繕及營造事務,而朝廷支撥專款只十萬貫,入不敷出,於是咱們復真觀貧道做主,集真觀你們的師尊出面,一起承辦相關事務,不只不問官府討要一文錢,每年還通過集真觀以隱仙派宗門名義給應天府五萬貫,這筆錢復真觀承擔三萬貫,都是營丘大判經辦!”

 說完,他雙手一攤,

 “你們猜猜咱們為何做這賠本買賣?”

 “莫非也是折成了田畝嗎?”

 “然也,咱們約定承辦事務三十年,應天府用北尨山五百畝葬地,一千五百畝餘地以及,”

 老道遙指山下那或隱或現的亂墳崗子,

 “以及城西南四千畝亂葬崗子,也就是數千年前築就的懷朱臺!”

 原來如此,難怪紫芝真人一開始便把懷朱臺與丹朱陵寢算在一起,合著不只是陽謀,還是筆大生意!

 “如此以來,咱們隱仙派合計掌握北尨山一千二百畝葬地,餘地三千八百畝餘地以及四千畝荒地!”

 “這也不過只佔了北尨山一小部分啊?”

 源淨可不是做生意的料。

 雷厲頗有些恨鐵不成鋼,

 “師叔剛才說的是北尨山所有用地,可是千百年來豈能還有這麼多葬地?便是私自用為葬地遠超賬面上,只怕如今能用作葬地的大半都在咱們宗門手裡!”

 “不錯,如今北尨山私侵氾濫,如今除了咱們手上的,餘者便是每寸土地都拿來用作葬地,只怕也不足八百畝了!”

 嘶!

 北尨山是何等所在,那這些土地又是何等價值?

 “這麼說東丹人若是亂認祖宗,咱們便可坐地起價了?”

 話說開了,大夥兒的情緒也都高漲了。至於這等生意經,放在後宇朝乃至大晟或許那些官宦不屑與此,便是大綦也是放縱親眷乃至家奴經商,官員們也是冠冕堂皇的擺出一副厭惡銅臭的嘴臉,然而大肇乃是天下的異類。

 概因當初大肇太祖與一眾義社兄弟不只是武藝出眾,也是靠著商賈買賣才有了培植黨羽的本錢,而大肇建國初始,也是靠著當年啟封城如今的東京城內的商人們支持,才有了招兵買馬征戰四方的底氣,因此建國伊始雖然依舊貫徹各國都引為圭臬的重農抑商之策,但是卻定下了封爵不世襲、封邑不就食、田產不禁售的國策,於是許多土地逐漸集中在了皇親國戚以及仕宦豪門手中,無地百姓若是沒個營生便是動亂,這也迫使大肇歷代帝王大幅度放寬了商業之禁,於是以四京四輔為首的城市快速興起,不同於列國所謂城市中市民便等同於商人,大肇的市民皆是仰賴商業流通而從事工商行當的無地百姓了。

 太宗朝時只在四京設置都商稅院,一年的商稅收入便達到百萬貫,而宣宗時,雖然慶康新政無疾而終,但並不意味宣宗一事無成,便是在宣宗手上,大肇才經營為不同於列國的一支奇芳。

 宣宗時率先打破了百姓居住的“坊”和交易的“市”的界限,使東京成為天下最為自由開放的所在,其次更是在一眾改革官員的支持下,又解除了宵禁制度,東京率先形成了夜市和曉市,然後便是四京,再四輔,如今七下府也一併處置。許多重商政策不一而足,都商稅院也在四輔開設,終宣宗朝,各項雜色商稅合計高達一千二百萬貫,商稅皆通過都轉運司直算中央,大大緩解了中樞財政緊缺壓力。

 至於官員經商即是朝廷法度寬鬆之故,也有不得已之原因,其中文官經商乃是自下而上的過程,起因便是廣大基層官員俸祿太少,不足以養廉之故。

 之所以說是自下而上,便是大肇官俸也算是歷朝歷代的奇葩了,對比列國也算獨樹一幟,那便是並非大肇整體官俸過低,可若論開支只怕官員們的俸祿已經佔了年計二成有餘了,之所以低級官員俸祿過少,實在是大肇官員數量實在是天下之最。

 只拿大綦與大肇對比,大綦疆域三倍於大肇,人口則倍之,而京官只三百六十人,外官也不過五千人,而大肇內外官員合計兩萬人,吏員便有十九萬人,以上還都是文官以及三班以上武官。

 若是量入而出便是維持如此許多官員也並非難以為繼,只是另一項制度便將官員們也分了三六九等,到手的俸祿簡直是雲泥之別。

 不同於列國制度,如大晟、大肇皆是官員按照職司、品級、爵位勘定俸祿,但是大肇畢竟是廢止了封疆裂土以及世爵世祿,而又為了加強對於地方管理,有設置許多臨時派出機構,這便是差遣的由來,而且對於官員的權責較本官更重差遣,本官便是寄祿官只是確定官祿。

 比如承公如今寄祿官遷給事中,貼職翰林學士、龍圖閣學士,差遣丹南路經略安撫使、管內勸農使、知應天府事,丹南路馬步軍都總管、丹南路沿海水軍制置使、提舉本路兵馬巡檢盜賊事,爵開國侯,實封三百戶。

 因其本官低於貼職,故按貼職循例發放,年給料錢十二萬錢,還有春冬兩季賜衣綾五匹、絹十七匹、羅一匹、綿五十兩;職名年給添支錢二十萬錢;差遣年給添支錢六十萬錢;四輔知府職田兩千畝,定額標準每畝三鬥,合米六百石,折錢四十萬錢;元隨傔人七人者所費也是公支,至於迎來送往、四時宴飲、車駕屋舍等概由公支。

 合計算來承公為帥臣一年,各項收入折錢超一千六百貫。如承公者,不蓄妓、不納妾、不經商、不置田產、許多開支都是節省下來以資助鄉里及轄地內貧弱學生,世人因此稱之清廉。

 而對比地方下層官員,比如縣尉由希古,年收入合計不足兩百貫,差距八倍有餘,其中車駕屋舍費用還需自理,如由希古在偏縣還好,若是壽安縣這般附郭縣只是日常開支便將俸祿花費的所剩無幾了。而許多低級京官因為東京價格騰貴,更是困苦不堪。故此中下級官員若是不從事商賈經營之道,生活已是艱難,何況安於職守。

 因此,宣宗朝承守真便上書言及此事,其上奏中提及,

 “方今制祿,大抵皆薄。自非朝廷侍從之列,食口稍眾,未有不兼農商之利而能充其養者也。其下州縣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錢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選、待除、守闕通之,蓋六七年而後得三年之祿。計一月所得,乃實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實不能及三四千而已。雖廝養之給,亦窘於此矣。而其養生、喪死、婚姻、葬送之事,皆當於此。夫出中人之上者,雖窮而不失為君子。出中人之下者,雖泰而不失為小人。唯中人不然,窮則為小人,泰則為君子。計天下之士,出中人之上下者,千百而無十一;窮而為小人,泰而為君子者,則天下皆是也。先王以為眾不可以力勝也,故制行不以己,而以中人為制。所以因其欲而利道之,以為中人之所能守,則其志可以行乎天下,而推之後世。以今之制祿,而欲士之無毀廉恥,蓋中人之所不能也。故今官大者,往往交賂遺、營貲產,以負貪汙之毀;官小者,販鬻、乞丐,無所不為。”

 這還是宣宗朝時的風景,近況更甚之。中樞既然無力提高官員待遇,又不能裁汰冗員,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官員們各顯本領,除非鬧的過分招惹物議,才拿來幾個不知好歹的處置。

 也正因為如此,許多文官寧可外任市舶司、轉運司也不願在京城做個諸司郎中。

 文官尚且如此,何況武臣,只看源淨這等諸事漠不關心的,也對於經營之道誇誇其談,便可窺一斑。

 老道又斜看了智全寶一眼,

 “若是和老道我無絲毫關礙,我何必如此操心!”

 他神秘兮兮的低聲道,

 “你們說說,這北尨山是個什麼所在?”

 “歷朝歷代聖賢歸葬所在?”

 老道覺得智全寶心眼兒實在是長實了。

 “這北尨山如今大半乃是咱們隱仙派的產業!”

 這話又是讓所有人瞠目結舌,老道慢條斯理的繼續說,著實有些顯擺的意思,

 “北尨山南北三十里,東西二十里,上下縱橫葬地八千畝、林地六千畝,山地一萬五千畝,其餘如水澤無算。太宗時,賜掌教白雲先生北尨山葬地三百畝,餘者七百畝;賜先師,當峹總院掌事葬地百畝,其餘四百畝;宣宗時,賜集真觀葬地百畝,宗大先生葬地百畝,其餘八百畝,復真觀葬地百畝,其餘四百畝;今上以來,因應天府財政匱乏無力承擔北尨山許多奠儀修繕及營造事務,而朝廷支撥專款只十萬貫,入不敷出,於是咱們復真觀貧道做主,集真觀你們的師尊出面,一起承辦相關事務,不只不問官府討要一文錢,每年還通過集真觀以隱仙派宗門名義給應天府五萬貫,這筆錢復真觀承擔三萬貫,都是營丘大判經辦!”

 說完,他雙手一攤,

 “你們猜猜咱們為何做這賠本買賣?”

 “莫非也是折成了田畝嗎?”

 “然也,咱們約定承辦事務三十年,應天府用北尨山五百畝葬地,一千五百畝餘地以及,”

 老道遙指山下那或隱或現的亂墳崗子,

 “以及城西南四千畝亂葬崗子,也就是數千年前築就的懷朱臺!”

 原來如此,難怪紫芝真人一開始便把懷朱臺與丹朱陵寢算在一起,合著不只是陽謀,還是筆大生意!

 “如此以來,咱們隱仙派合計掌握北尨山一千二百畝葬地,餘地三千八百畝餘地以及四千畝荒地!”

 “這也不過只佔了北尨山一小部分啊?”

 源淨可不是做生意的料。

 雷厲頗有些恨鐵不成鋼,

 “師叔剛才說的是北尨山所有用地,可是千百年來豈能還有這麼多葬地?便是私自用為葬地遠超賬面上,只怕如今能用作葬地的大半都在咱們宗門手裡!”

 “不錯,如今北尨山私侵氾濫,如今除了咱們手上的,餘者便是每寸土地都拿來用作葬地,只怕也不足八百畝了!”

 嘶!

 北尨山是何等所在,那這些土地又是何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