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一丁 作品

第165章 擊竹作聲方省悟

 此時楊永節只留了七八個禁軍在此駐守,至於之前駐守此地十餘個鎮軍被折騰的大半夜,也都是換崗的換崗,留下的也是半夢半醒,而廂軍們因為是幾班人輪流上工,累了也就是在客館院落和副階下休息,至於屋舍那也只有都頭、副都頭有資格小憩,至於再往上的軍官可不會在這裡熬夜,白日裡在上官們面前露了一面,早就回自己的宅子裡。

 也因此這樓上的暗樁一鼓譟,其餘的也都開始大呼小叫,那些才睡下被驚醒的,又是怒氣衝衝的出來,好不容易安頓下來的局面徹底又亂了。

 幾個都頭出來大致瞭解的緣由也是責罵許多人多事,若是平時也就罷休了,可是今日便是要沒事找事的,便有幾個頂撞起來,一個副都頭抄起鞭子就要動手,竟真有不怕死的一巴掌將他呼倒了,這一下子炸了鍋了。

 莫看這幾個都頭今日湊到一起出工,其實平日裡倒似買賣上的死對頭,生意上的老冤家,素來不對付,比如這十幾個都頭、副都頭,其中作木工的便佔了小一半,這幾個往常為了搶生意也不知道鬥了多少次了,如今一撩撥就開始對罵起來,一群漢子若是罵幾句就能過癮那也都是慫人,於是便要拉開架勢動手。

 這時候留守的禁軍都頭雖然只帶了七八個人也是滿不在乎的扎進人堆兒來制止,他們幾個一出現,其實廂軍們大部分就蔫了。且不說禁軍們都是頂盔摜甲的全副武裝,便是這些不教閱廂軍說他們是軍人,實在是抬舉他們了。

 所謂廂軍便是大肇特有的軍事編制。創立之初乃是大肇太祖收諸藩鎮兵壯勇者入禁軍,其餘留在本地備役使,便謂之廂軍。軍規以禁軍武技不合格者亦降為廂軍,而後,太宗、宣宗乃至如今,廂軍兵員補充主要是招募饑民,部分來自流放的罪犯,到了如今廂軍數額幾與禁軍等。

 其由樞密院掌兵籍、軍令;統制、訓練、更戍、遷補、賞罰等皆隸於侍衛司;役使則分別隸於各中樞機構或諸路府監。

 太祖時建立廂軍初衷本意是承擔諸地的城防守備任務,然而因為承平日久,又因為廂軍規模日益龐大,即便廂軍與禁軍的俸錢懸殊,不及禁軍半數且因為本地服役故也不必如禁軍一般安排營房等支出,即便如此朝廷財政也難以承受,故此自太宗晚年起廂軍已經逐漸廢弛軍務,反而以雜務為主。

 其任務繁雜堪稱包羅萬象,諸如修城、榷酤、製作軍器、修路建橋、水陸運輸、牧馬屯田、侍衛官員等。廂軍編制雖然也是比照禁軍,序列為軍、指揮、都等。但因任務不同,各指揮實際人數相差很多。通常廂軍按指揮分駐地方,一軍之兵有分隸數地的,也有一地管內而屯數軍的。

 慶康年間,有鑑於山北橫山戎日漸喧囂,東丹虎視眈眈,又海防鬆弛,內地更是盜賊群起,若是隻依賴禁軍則難免出現實邊虛中的態勢,因此在士悅、橫瑋、承守真、杜溢等人奏請下,宣宗始置教閱廂軍,教以武技,免其雜役,其他雜役兵稱不教閱廂軍。

 而教閱廂軍便等同禁軍處置,薪俸略少於中央禁軍,但是其餘應有之物皆比照辦理,諸如營帳、軍屬安置、兵器軍械等。

 對比教閱廂軍,不教閱廂軍就徹底淪落為勞役,尤其是幾次三番揀閱,但凡有些上進心,身體健壯,武藝卓越的都已經入了教閱廂軍,剩餘的不只是額源不足,更是老弱病殘一般的勞役,薪俸本來就少,更是時常拖延,還免不了軍官們強取豪奪,即便是出工,這些工錢也要過了幾手才能留下幾個到他們手裡,長久下來這些人比那流民也強不到哪去,好在餓不死還有個地方住下罷了。

 因此這些人素來畏懼上官,戰力遠不及教閱廂軍,更何況這些虎狼一般的禁軍。只是今日詭異了些,平常莫說禁軍,便是衙役、巡丁拿著棍棒敲打幾下這些人也都老實了,今日偏偏有人還在言語挑釁,非要惹出事情不可。

 大半夜的當值,誰的心情也不會好,這都頭早就不耐煩了,開口便是大罵,

 “潑才,耽誤了手底下了活計,明日不能到時完工,你們的長官落不了好,你們也別想再過好日子,這次活計凡是在場的,明早按人當面就有錢糧發下來,這樣的好事你們混到死能碰上幾回?是哪個屎橛子堵了心眼子,在此**!不講規矩,便把你綁到旗杆上晾個明白!”

 話粗理不粗,這都頭其實本意是很好的,但講究人也熬不過作死的鬼,他話音未落,不知哪裡來的青磚就衝他腦袋過來了,也是後面有人揪住他甲冑絲絛往旁邊使勁扯開,才堪堪躲了過去。

 夏日裡即便是夜晚也沒幾個能一直頂著厚重頭盔的,這一隊禁軍包括這都頭大半都是軟腳幞頭,若是砸實了只怕最輕也是開瓢,饒是如此這都頭幞頭也被砸落,便是髮髻都鬆了。

 很的這都頭直起身子就拔出腰刀打人,也是這都頭看似性情暴烈其實做事極有分寸,只拿著刀鞘劈打,換做別人至少也是抽出刀子用刀背砸人了。

 這下子便是讓某些人似乎逮住了機會,只聽人群后面有人高喊,

 “殺人了,殺人了,禁軍要造反!”

 這下子可就亂了,這些廂軍才不在乎誰造反,只是聽見殺人二字就慌作一團,大部分人都是抱頭鼠竄,還是一個聲音高喊,

 “他們人少,宰了他們問上官們要賞錢啊!”

 這話說到別處有些道理,但是說在這裡便十分突兀了,所謂突兀是即便聽到賞錢二字,但是想到要對付禁軍,這些漢子大部分都蔫了。且不說有沒有膽子,便是想殺人也要有傢伙才行,這些漢子有些人從出生到現在都沒碰過兵器,錛鑿斧鋸倒是熟悉,可是拿這些傢伙對於面前個個身高近八尺的重裝武士,想想都渾身哆嗦。

 他們在猶豫,禁軍可不會猶豫,只看一個禁軍甲士哨聲響起,那些原本好似消失不見了的鎮軍這時候皆是換了短袍箭袖,張弓搭箭佔據了處處有利位置,這些人哪裡是鎮軍分明是雷厲麾下那十八射鵰手,一個個炯炯有神的挑選著獵物。

 至於縣衙外面則是長槍手與弓手環伺,只要是攀著牆頭出來的都是立時殺了。再到後面已經沒人往外面跑了,而御芝茸他們也撤到前院,但凡有人還能從大堂的火場裡出來都射殺了事,於是火鴉沒了制約就在這縣衙大堂、二堂肆虐,即便是左右住戶都被驚醒,也是被裡正們攆了回去,只是隔著窗子瑟瑟發抖的看著這一幕,而火光下將禁軍甲士的影子投射到他們的窗欞門扉上,也能讓這些百姓恐懼到連聲音都不敢發出來。

 “衙內,兩縣都有火起!”

 遠在北門角樓的營丘栿、營丘檁的伴當們都已經看到南面東西兩側都有火光騰起,大呼小叫起來。

 此時更為興奮的乃是客館正在幹活的廂軍們,準確的說是隱藏在不教閱廂軍中的暗樁。畢竟客館也是以一棟高三層的主樓為核心的三進院落,這暗樁早有人在樓上出工不出力,只等著城外有信號起,如今看見南方火光沖天,即刻開始鼓譟,以至於原本因為一群人鬥毆才被楊永節率人制止的態勢又一次兇險起來。

 此時楊永節只留了七八個禁軍在此駐守,至於之前駐守此地十餘個鎮軍被折騰的大半夜,也都是換崗的換崗,留下的也是半夢半醒,而廂軍們因為是幾班人輪流上工,累了也就是在客館院落和副階下休息,至於屋舍那也只有都頭、副都頭有資格小憩,至於再往上的軍官可不會在這裡熬夜,白日裡在上官們面前露了一面,早就回自己的宅子裡。

 也因此這樓上的暗樁一鼓譟,其餘的也都開始大呼小叫,那些才睡下被驚醒的,又是怒氣衝衝的出來,好不容易安頓下來的局面徹底又亂了。

 幾個都頭出來大致瞭解的緣由也是責罵許多人多事,若是平時也就罷休了,可是今日便是要沒事找事的,便有幾個頂撞起來,一個副都頭抄起鞭子就要動手,竟真有不怕死的一巴掌將他呼倒了,這一下子炸了鍋了。

 莫看這幾個都頭今日湊到一起出工,其實平日裡倒似買賣上的死對頭,生意上的老冤家,素來不對付,比如這十幾個都頭、副都頭,其中作木工的便佔了小一半,這幾個往常為了搶生意也不知道鬥了多少次了,如今一撩撥就開始對罵起來,一群漢子若是罵幾句就能過癮那也都是慫人,於是便要拉開架勢動手。

 這時候留守的禁軍都頭雖然只帶了七八個人也是滿不在乎的扎進人堆兒來制止,他們幾個一出現,其實廂軍們大部分就蔫了。且不說禁軍們都是頂盔摜甲的全副武裝,便是這些不教閱廂軍說他們是軍人,實在是抬舉他們了。

 所謂廂軍便是大肇特有的軍事編制。創立之初乃是大肇太祖收諸藩鎮兵壯勇者入禁軍,其餘留在本地備役使,便謂之廂軍。軍規以禁軍武技不合格者亦降為廂軍,而後,太宗、宣宗乃至如今,廂軍兵員補充主要是招募饑民,部分來自流放的罪犯,到了如今廂軍數額幾與禁軍等。

 其由樞密院掌兵籍、軍令;統制、訓練、更戍、遷補、賞罰等皆隸於侍衛司;役使則分別隸於各中樞機構或諸路府監。

 太祖時建立廂軍初衷本意是承擔諸地的城防守備任務,然而因為承平日久,又因為廂軍規模日益龐大,即便廂軍與禁軍的俸錢懸殊,不及禁軍半數且因為本地服役故也不必如禁軍一般安排營房等支出,即便如此朝廷財政也難以承受,故此自太宗晚年起廂軍已經逐漸廢弛軍務,反而以雜務為主。

 其任務繁雜堪稱包羅萬象,諸如修城、榷酤、製作軍器、修路建橋、水陸運輸、牧馬屯田、侍衛官員等。廂軍編制雖然也是比照禁軍,序列為軍、指揮、都等。但因任務不同,各指揮實際人數相差很多。通常廂軍按指揮分駐地方,一軍之兵有分隸數地的,也有一地管內而屯數軍的。

 慶康年間,有鑑於山北橫山戎日漸喧囂,東丹虎視眈眈,又海防鬆弛,內地更是盜賊群起,若是隻依賴禁軍則難免出現實邊虛中的態勢,因此在士悅、橫瑋、承守真、杜溢等人奏請下,宣宗始置教閱廂軍,教以武技,免其雜役,其他雜役兵稱不教閱廂軍。

 而教閱廂軍便等同禁軍處置,薪俸略少於中央禁軍,但是其餘應有之物皆比照辦理,諸如營帳、軍屬安置、兵器軍械等。

 對比教閱廂軍,不教閱廂軍就徹底淪落為勞役,尤其是幾次三番揀閱,但凡有些上進心,身體健壯,武藝卓越的都已經入了教閱廂軍,剩餘的不只是額源不足,更是老弱病殘一般的勞役,薪俸本來就少,更是時常拖延,還免不了軍官們強取豪奪,即便是出工,這些工錢也要過了幾手才能留下幾個到他們手裡,長久下來這些人比那流民也強不到哪去,好在餓不死還有個地方住下罷了。

 因此這些人素來畏懼上官,戰力遠不及教閱廂軍,更何況這些虎狼一般的禁軍。只是今日詭異了些,平常莫說禁軍,便是衙役、巡丁拿著棍棒敲打幾下這些人也都老實了,今日偏偏有人還在言語挑釁,非要惹出事情不可。

 大半夜的當值,誰的心情也不會好,這都頭早就不耐煩了,開口便是大罵,

 “潑才,耽誤了手底下了活計,明日不能到時完工,你們的長官落不了好,你們也別想再過好日子,這次活計凡是在場的,明早按人當面就有錢糧發下來,這樣的好事你們混到死能碰上幾回?是哪個屎橛子堵了心眼子,在此**!不講規矩,便把你綁到旗杆上晾個明白!”

 話粗理不粗,這都頭其實本意是很好的,但講究人也熬不過作死的鬼,他話音未落,不知哪裡來的青磚就衝他腦袋過來了,也是後面有人揪住他甲冑絲絛往旁邊使勁扯開,才堪堪躲了過去。

 夏日裡即便是夜晚也沒幾個能一直頂著厚重頭盔的,這一隊禁軍包括這都頭大半都是軟腳幞頭,若是砸實了只怕最輕也是開瓢,饒是如此這都頭幞頭也被砸落,便是髮髻都鬆了。

 很的這都頭直起身子就拔出腰刀打人,也是這都頭看似性情暴烈其實做事極有分寸,只拿著刀鞘劈打,換做別人至少也是抽出刀子用刀背砸人了。

 這下子便是讓某些人似乎逮住了機會,只聽人群后面有人高喊,

 “殺人了,殺人了,禁軍要造反!”

 這下子可就亂了,這些廂軍才不在乎誰造反,只是聽見殺人二字就慌作一團,大部分人都是抱頭鼠竄,還是一個聲音高喊,

 “他們人少,宰了他們問上官們要賞錢啊!”

 這話說到別處有些道理,但是說在這裡便十分突兀了,所謂突兀是即便聽到賞錢二字,但是想到要對付禁軍,這些漢子大部分都蔫了。且不說有沒有膽子,便是想殺人也要有傢伙才行,這些漢子有些人從出生到現在都沒碰過兵器,錛鑿斧鋸倒是熟悉,可是拿這些傢伙對於面前個個身高近八尺的重裝武士,想想都渾身哆嗦。

 他們在猶豫,禁軍可不會猶豫,只看一個禁軍甲士哨聲響起,那些原本好似消失不見了的鎮軍這時候皆是換了短袍箭袖,張弓搭箭佔據了處處有利位置,這些人哪裡是鎮軍分明是雷厲麾下那十八射鵰手,一個個炯炯有神的挑選著獵物。

 至於縣衙外面則是長槍手與弓手環伺,只要是攀著牆頭出來的都是立時殺了。再到後面已經沒人往外面跑了,而御芝茸他們也撤到前院,但凡有人還能從大堂的火場裡出來都射殺了事,於是火鴉沒了制約就在這縣衙大堂、二堂肆虐,即便是左右住戶都被驚醒,也是被裡正們攆了回去,只是隔著窗子瑟瑟發抖的看著這一幕,而火光下將禁軍甲士的影子投射到他們的窗欞門扉上,也能讓這些百姓恐懼到連聲音都不敢發出來。

 “衙內,兩縣都有火起!”

 遠在北門角樓的營丘栿、營丘檁的伴當們都已經看到南面東西兩側都有火光騰起,大呼小叫起來。

 此時更為興奮的乃是客館正在幹活的廂軍們,準確的說是隱藏在不教閱廂軍中的暗樁。畢竟客館也是以一棟高三層的主樓為核心的三進院落,這暗樁早有人在樓上出工不出力,只等著城外有信號起,如今看見南方火光沖天,即刻開始鼓譟,以至於原本因為一群人鬥毆才被楊永節率人制止的態勢又一次兇險起來。

 此時楊永節只留了七八個禁軍在此駐守,至於之前駐守此地十餘個鎮軍被折騰的大半夜,也都是換崗的換崗,留下的也是半夢半醒,而廂軍們因為是幾班人輪流上工,累了也就是在客館院落和副階下休息,至於屋舍那也只有都頭、副都頭有資格小憩,至於再往上的軍官可不會在這裡熬夜,白日裡在上官們面前露了一面,早就回自己的宅子裡。

 也因此這樓上的暗樁一鼓譟,其餘的也都開始大呼小叫,那些才睡下被驚醒的,又是怒氣衝衝的出來,好不容易安頓下來的局面徹底又亂了。

 幾個都頭出來大致瞭解的緣由也是責罵許多人多事,若是平時也就罷休了,可是今日便是要沒事找事的,便有幾個頂撞起來,一個副都頭抄起鞭子就要動手,竟真有不怕死的一巴掌將他呼倒了,這一下子炸了鍋了。

 莫看這幾個都頭今日湊到一起出工,其實平日裡倒似買賣上的死對頭,生意上的老冤家,素來不對付,比如這十幾個都頭、副都頭,其中作木工的便佔了小一半,這幾個往常為了搶生意也不知道鬥了多少次了,如今一撩撥就開始對罵起來,一群漢子若是罵幾句就能過癮那也都是慫人,於是便要拉開架勢動手。

 這時候留守的禁軍都頭雖然只帶了七八個人也是滿不在乎的扎進人堆兒來制止,他們幾個一出現,其實廂軍們大部分就蔫了。且不說禁軍們都是頂盔摜甲的全副武裝,便是這些不教閱廂軍說他們是軍人,實在是抬舉他們了。

 所謂廂軍便是大肇特有的軍事編制。創立之初乃是大肇太祖收諸藩鎮兵壯勇者入禁軍,其餘留在本地備役使,便謂之廂軍。軍規以禁軍武技不合格者亦降為廂軍,而後,太宗、宣宗乃至如今,廂軍兵員補充主要是招募饑民,部分來自流放的罪犯,到了如今廂軍數額幾與禁軍等。

 其由樞密院掌兵籍、軍令;統制、訓練、更戍、遷補、賞罰等皆隸於侍衛司;役使則分別隸於各中樞機構或諸路府監。

 太祖時建立廂軍初衷本意是承擔諸地的城防守備任務,然而因為承平日久,又因為廂軍規模日益龐大,即便廂軍與禁軍的俸錢懸殊,不及禁軍半數且因為本地服役故也不必如禁軍一般安排營房等支出,即便如此朝廷財政也難以承受,故此自太宗晚年起廂軍已經逐漸廢弛軍務,反而以雜務為主。

 其任務繁雜堪稱包羅萬象,諸如修城、榷酤、製作軍器、修路建橋、水陸運輸、牧馬屯田、侍衛官員等。廂軍編制雖然也是比照禁軍,序列為軍、指揮、都等。但因任務不同,各指揮實際人數相差很多。通常廂軍按指揮分駐地方,一軍之兵有分隸數地的,也有一地管內而屯數軍的。

 慶康年間,有鑑於山北橫山戎日漸喧囂,東丹虎視眈眈,又海防鬆弛,內地更是盜賊群起,若是隻依賴禁軍則難免出現實邊虛中的態勢,因此在士悅、橫瑋、承守真、杜溢等人奏請下,宣宗始置教閱廂軍,教以武技,免其雜役,其他雜役兵稱不教閱廂軍。

 而教閱廂軍便等同禁軍處置,薪俸略少於中央禁軍,但是其餘應有之物皆比照辦理,諸如營帳、軍屬安置、兵器軍械等。

 對比教閱廂軍,不教閱廂軍就徹底淪落為勞役,尤其是幾次三番揀閱,但凡有些上進心,身體健壯,武藝卓越的都已經入了教閱廂軍,剩餘的不只是額源不足,更是老弱病殘一般的勞役,薪俸本來就少,更是時常拖延,還免不了軍官們強取豪奪,即便是出工,這些工錢也要過了幾手才能留下幾個到他們手裡,長久下來這些人比那流民也強不到哪去,好在餓不死還有個地方住下罷了。

 因此這些人素來畏懼上官,戰力遠不及教閱廂軍,更何況這些虎狼一般的禁軍。只是今日詭異了些,平常莫說禁軍,便是衙役、巡丁拿著棍棒敲打幾下這些人也都老實了,今日偏偏有人還在言語挑釁,非要惹出事情不可。

 大半夜的當值,誰的心情也不會好,這都頭早就不耐煩了,開口便是大罵,

 “潑才,耽誤了手底下了活計,明日不能到時完工,你們的長官落不了好,你們也別想再過好日子,這次活計凡是在場的,明早按人當面就有錢糧發下來,這樣的好事你們混到死能碰上幾回?是哪個屎橛子堵了心眼子,在此**!不講規矩,便把你綁到旗杆上晾個明白!”

 話粗理不粗,這都頭其實本意是很好的,但講究人也熬不過作死的鬼,他話音未落,不知哪裡來的青磚就衝他腦袋過來了,也是後面有人揪住他甲冑絲絛往旁邊使勁扯開,才堪堪躲了過去。

 夏日裡即便是夜晚也沒幾個能一直頂著厚重頭盔的,這一隊禁軍包括這都頭大半都是軟腳幞頭,若是砸實了只怕最輕也是開瓢,饒是如此這都頭幞頭也被砸落,便是髮髻都鬆了。

 很的這都頭直起身子就拔出腰刀打人,也是這都頭看似性情暴烈其實做事極有分寸,只拿著刀鞘劈打,換做別人至少也是抽出刀子用刀背砸人了。

 這下子便是讓某些人似乎逮住了機會,只聽人群后面有人高喊,

 “殺人了,殺人了,禁軍要造反!”

 這下子可就亂了,這些廂軍才不在乎誰造反,只是聽見殺人二字就慌作一團,大部分人都是抱頭鼠竄,還是一個聲音高喊,

 “他們人少,宰了他們問上官們要賞錢啊!”

 這話說到別處有些道理,但是說在這裡便十分突兀了,所謂突兀是即便聽到賞錢二字,但是想到要對付禁軍,這些漢子大部分都蔫了。且不說有沒有膽子,便是想殺人也要有傢伙才行,這些漢子有些人從出生到現在都沒碰過兵器,錛鑿斧鋸倒是熟悉,可是拿這些傢伙對於面前個個身高近八尺的重裝武士,想想都渾身哆嗦。

 他們在猶豫,禁軍可不會猶豫,只看一個禁軍甲士哨聲響起,那些原本好似消失不見了的鎮軍這時候皆是換了短袍箭袖,張弓搭箭佔據了處處有利位置,這些人哪裡是鎮軍分明是雷厲麾下那十八射鵰手,一個個炯炯有神的挑選著獵物。

 至於縣衙外面則是長槍手與弓手環伺,只要是攀著牆頭出來的都是立時殺了。再到後面已經沒人往外面跑了,而御芝茸他們也撤到前院,但凡有人還能從大堂的火場裡出來都射殺了事,於是火鴉沒了制約就在這縣衙大堂、二堂肆虐,即便是左右住戶都被驚醒,也是被裡正們攆了回去,只是隔著窗子瑟瑟發抖的看著這一幕,而火光下將禁軍甲士的影子投射到他們的窗欞門扉上,也能讓這些百姓恐懼到連聲音都不敢發出來。

 “衙內,兩縣都有火起!”

 遠在北門角樓的營丘栿、營丘檁的伴當們都已經看到南面東西兩側都有火光騰起,大呼小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