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路途練兵

後世人曾言建奴不滿萬,滿萬不可敵。

誠然,融合了漢軍火器和蒙古騎兵之後的建奴軍隊,在17世紀幾乎屬於獨一檔的存在。

放眼寰球,鮮有敵手。

但是總有一天,朱敏鋮會用滿餉又悍不畏死的大明軍與它們撞一下,看看到底鹿死誰手!

封建時代影響士兵戰鬥力的根本因素無非就是士氣、紀律性和裝備。

滿餉、戰死撫須兩條政策一經宣佈,立刻提振了隊伍的士氣。

大家就跟打了雞血一樣嗷嗷叫著。

然而朱敏鋮心裡清楚,對於一支軍隊來說,要想保持士氣最根本的還是取得勝利。必須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來激發士兵的血性,將有我無敵的信念刻入骨髓。

士氣暫時有了,朱敏鋮又命人將一輛騾車牽上來。

車上載著他早就準備好的一百條魯密銃。

魯密銃原型是魯密國(奧斯曼帝國)所進貢的火繩槍,1598年經火器大家趙士楨改進後定型生產,是有明一代最優秀的火繩槍。

確切地說,是全世界最優秀的火繩槍之一。

“你來試一下!”

朱敏鋮隨手指了一名年輕士兵,將魯密銃塞到他手中。

“大大大大人,我我我…”

十四五歲的小士兵臉色通紅,說話磕磕巴巴,手裡的魯密銃彷彿是塊燒紅的烙鐵,拿也不是放下也不是。

“大人,四狗子沒用過火器,要不我來給您演示吧?”

四狗子身旁一名四十歲上下的老兵低眉順眼地說道。

他眼神中帶著幾分視死如歸的決絕和希冀。

朱敏鋮掃了一眼四狗子身上揹著的三眼銃,頓時心中瞭然。

這杆三眼銃滿是鏽跡,銃管上還有一道肉眼可見的裂縫。

這玩意兒估計是洪武或者永樂年間的老古董了,朱敏鋮能確定近幾十年它絕對沒有開過槍。

開一槍如果不炸膛,那絕逼是運氣逆天。

再看看其他人身上揹著的鳥銃,抬著的虎蹲炮,也都是差不多的貨色。

兵士們害怕開槍。

是擔心會炸膛,把自己炸死炸殘。

大家雖然揹著火器,卻並不信任火器。

武器就是軍人的第二條生命,憑著這樣的武器裝備,如何能跟厲兵秣馬、兵峰正盛的建奴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