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山 作品

第一百六十二節 鬼市

因為從小喜歡翻閱古籍的緣故,對於那些百八十年前王朝時期的故事,趙言倒也是略知一二。

在前人的一些隨筆當中,他見過一些對這個時期鬼市的描述。雖然於細微處可能有所差別,但既然以鬼冠名,這種交易的方式肯定是見不得光的。絕大多數都講究日暮而聚,日出則散。而且交易的物品大多也是千奇百怪。

天然的,人造的,牛黃狗寶,玄龜鹿角,再加上一些來歷不明、或真或假的古董。

或是賊贓,或是想著混水摸魚,又或是盜墓所得,形形色色的物品,魚龍混雜的混於其間。

至於參與者能從中得到些什麼,是撿到寶貝還是石頭,則全憑個人的眼力。

同時因著國人那喜好炫耀的特性,從來就是報喜不報憂的。

得了彩頭就大肆宣揚,唯恐別人不知。吃了虧則是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咽,唯恐讓人低看了一眼,從來是不敢聲張的。因此在這回光返照般的時代,鬼市的名頭倒是一日盛似一日,逐漸從一個半封閉的銷贓場所漸漸轉變成了一個半公開的地下古物流通市場。

對於那名男子的話趙言也很是認同。在這裡,即便是遇到熟人也得轉過了頭去當作沒看見。

不管對方是在賤賣祖產還是淘換賊贓,必要的顏面還是要給的。畢竟誰也不願將自己不光鮮的一面暴露在親朋好友的面前。

對於這些古物,趙言並不是很感興趣,他也沒有淘換或是撿漏的想法。即便有這個想法,他手頭也沒有這個世界的貨幣。

他只是想著在這人流彙集的地方,說不定多多少少能淘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看看這裡同樣是七情六慾、肉眼凡胎的同類們,在這時間的孔隙處,究竟是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存在著。

……

三四十步寬的大街上,沿著兩側的鋪面,星星點點的分佈著一盞盞昏黃的燈火。或是屋簷,或是在巷子的拐角處。

每一盞燈籠的下面,都或站或立著一個影影綽綽的身影。在明滅不定的燭火掩映下,間或露出半張蒼白如死人般的面孔,或是如那鬼火般跳動著的幽綠眸光。

再加上那些個手提燈籠,不時穿插其中的顧客們。從趙言的角度看去,就像是一群在地獄入口處徘徊著的遊魂野鬼。

幽暗的環境再加上奇詭的畫面,踏足其間,不自覺的令人生出一股說不出的陰森感。倒也真不負那“鬼市”的稱呼。

偶有交易達成,雙方也是低聲細語、左顧右盼的,生怕聲響一大,引來有心人的圍觀,從而壞了一樁買賣。

趙言饒有興致的一家家看了過去。

這賣貨的也分個三六九等。講究些的,就地支起個攤兒,上面擺些個銅壺玉器什麼的,燈火也稍微明亮那麼一些。不講究的,就地一個包袱皮兒,放上那麼三五件的器物,也算是開了張。

也有物品不多,捨不得那一些燈油蠟燭,專門蹭別人光的。手上捧著一兩件器物,一聲不吭的杵在那兒。倒也講規矩,客人不開口,就絕不出聲吆喝,生怕惡了一旁的大戶,被人趕了開去,沒了個立足之地。

“你手中這根錫杆子是怎麼個價錢……”

“什麼錫杆子,這可是實打實的白銅,不信你上上手……打爺爺輩上就傳下來的好東西!要不是家道中落,老婆孩子快吃不上飯了,怎會捨得拿出來……”

在距趙言一步之遙的地方就有那麼一位。賊眉鼠目的,手中提著一盞長柱形的燈臺,柱頭上還雕了一隻胖胖的鵪鶉樣的鳥兒。

“您掂掂,這份量,這手感,要是錫的,我當場給您吞了下去……也就是想著多換一兩塊錢,否則我直接就送當鋪去了……您老要是存心要,咱也不廢話,給五塊錢拿走……”

“這麼根錫杆子就敢要五塊,還祖上傳下來的……二賴疤子你想錢想瘋了吧!信不信明兒一大早就有打裹腳的砸你家門去……”

被人叫破了行跡,那個被稱作二賴疤子的倒也沒回嘴,只是嘟囔了幾聲,把燈臺往衣服裡一裹,買賣也不做了,縮了縮腦袋轉身就走。

“哎哎……別走,你倒是別走啊!我就隨口那麼一說,二賴疤子,疤子兄弟……兩塊,我給兩塊怎麼樣……”

只是黑暗中哪裡還看得到一絲人影。

眼見快到手的買賣黃了,那一位重重的在自己臉上拍了一巴掌。

“你這張破嘴喲!”

一旁的那個坐地戶不由的一樂。

“您老這一巴掌打的還真是不冤。打那位往我邊上那麼一戳,那燈臺我就上了眼了。那形制,一看就是出自內務府的手筆,也不知這二賴疤子是從哪個府上順出來的。本想著抻他一抻,看看能不能落個好價錢,您倒好,光圖痛快了,上下兩張嘴皮子這麼一哆嗦,我這十塊錢的利就不見了……”

“喲,不想還壞了您的買賣,實在是罪過、罪過!”

那個抽了自己一嘴巴的,是一胖乎乎的小老頭。長袍馬褂的,一根粗大的辮子鬆鬆的在脖子上纏了兩圈。聽得這麼一說,連忙放下手中的燈籠,深深的做了個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