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瞳 作品

16 忽悠一隻張九齡

 灞河岸上,涼風又起。

 張九齡被燻得眯了眼,捂住口鼻,這才無奈吩咐僕從:“往年城郊堆肥多用人出之物,偶見牛糞,從未聞到過這等醉人氣味。快去看看,這是發生了何事?”

 年近半百的張九齡為官一貫愛民,只擔心是有人蓄意破壞。

 馬匹嘶鳴一聲,車架原地停歇下來。張九齡憋氣等候了一會兒,僕從小跑回來,面色古怪回稟:“倒不是什麼壞事……要不,您還是親自去瞧瞧吧。”

 張九齡見對方半晌說不明白,便親自下車,沿著鄉間小道緩行一段,來到了七娘的地頭。

 這塊田著實位置差了些,擠在橋下角落裡,又潮又悶。

 張九齡越是靠近,難言的氣味便越發濃重。等他走到跟前,就瞧見七娘帶了阿尋幾個小夥伴,面上蒙著布巾,正熱火朝天的蹲在田壟邊,拿長杆攪動田坑底的雜汙。

 攪攪攪攪攪。

 臭氣熏天!

 七娘一心多用,還抽空衝張九齡揮手打招呼:“誒,阿翁,你要加入我們嘛?”

 張九齡沒見過這麼自來熟的小孩,鬍鬚抽動,剛要擺手拒絕。

 七娘又道:“放心吧,不會虧待你噠。等肥料漚好了,送你一桶帶回去!”

 張九齡:“……”

 帶此物回去,我妻譚氏怕是要發飆!

 張九齡雖覺得小女郎的話離譜,卻還是對言談之間的“漚肥”產生了興趣,於是忍著刺鼻氣味,蹲在七娘身邊虛心求教:“漚肥是給農田裡用的?有什麼好處嗎?”

 七娘向來對老人和小孩子多些耐心,於是一本正經地跟張九齡科普起來。

 “大唐如今農田上用的肥料主要就是糞肥、灰肥和綠肥。先說糞肥,這裡頭牛糞最好,可惜耕牛貴重,沒有那麼多肥料來源;次一等的便是蠶沙,近些年陛下大力扶持紡織養蠶,對農戶種地也是好事一樁呢。”

 “綠肥嘛,就是綠油油的植物肥。像綠豆、小豆和胡麻都常被拿來做肥料。農戶們五六月種下,七八月就能耕地用,糞肥短缺的時候可有用啦。”

 七娘胳膊累了,把長杆自然而然遞到了張九齡手中,繼續道:“至於灰肥,也就是草木灰,用多了對地力不好,已經不常用作底肥了,偶爾田間追肥才用一用。”1

 張九齡聽著聽著,開始重新打量起七娘來。

 不管怎麼瞧,這都只是個五六歲的小女郎,跟他家的孫子一般大。他孫子如今正是熱愛泥巴地裡打滾的年紀,人家小丫頭已經把泥巴鑽研出花兒了。

 張九齡震驚於七孃的聰慧多識,忍不住問:“那你這個漚肥呢?”

 七娘扁嘴,指向他手裡的長杆:“哎呀,阿翁你別偷懶呀。”

 張九齡連忙用力攪動坑裡的雜汙,七娘這才又道:“這叫做堆漚還田,也算是綠肥。比起旁的肥料當底肥,它更能提升地力,還抗旱抗鹽鹼。除過臭了一點點,沒有別的壞處。”

 張九齡越聽越吃驚,還是忍不住小聲道:“……這臭得可不是一點點。”

 七娘耳朵尖,一下子就聽到了。

 小丫頭歪著頭思考片刻:“其實不漚肥也是可以的,若能把秸稈碎成沫,翻到土壤裡頭去,再蓋一層爛牛糞,也就跟漚肥的效果差不多了。”

 七娘瞧著汙物混合得差不多了,發酵的氣味實在燻人,便拍拍身上的土站起來:“這肥還要十餘天才能發酵好呢。阿翁要是喜歡,可以帶一些回去,放在潮溼陰暗的地方堆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