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瞳 作品

25.攪動三省六部 三更合一

 難道是陛下瞧見肉多了,反悔了,想分一杯羹?

 不止門下侍郎一人這麼想,諸官署不約而同望向七娘。

 七娘雙手叉著腰,站在方凳上可神氣了。

 一眾人便認定了此事的性質——果然,就是陛下授意的!就說嘛,一個六七歲的小娘子,哪有這般膽魄。

 陛下只要一成分紅,也確實算不得多。諸官署覺得咬咬牙也能忍,便有人問七娘:“那簽了契書,你就會把菜譜給我們吧?”

 七娘眨巴眼,一臉莫名其妙:“為什麼要給你們,這是我阿耶的。”

 趕在眾人暴躁之前,她又跳下凳子:“不過,我家有幾位出師的掌勺,這些菜他們都會做,每月只要三貫月銀,很好養活的。”

 七娘說著回頭吆喝一聲,阿尋便帶著幾個病坊稍大一些的孩子走了出來。

 這段日子,七娘要找會廚藝的孩子特訓,阿尋便把病坊這幾個常燒火做菜的人喊了過來。這些郎君娘子們跟著七娘做事,已經養胖了一圈,舉止又大方得體,不比貴胄人家裡用的掌勺廚娘差。

 七娘立在這些人身邊,一臉驕傲道:“中書省每日的飯食,就是他們輪流做的。諸位今日回去,好好考慮吧。”

 說完,她就關門轟人離開了。

 阿翁說過,最好做的生意,就是編織一張精美的大網等對方送上門來。

 這叫甕中捉鱉,手到擒來。

 *

 興慶宮,南燻殿。

 今年春耕之事進展神速,因為七娘在綿州的主意,整個關中也都跟著落了實惠。

 李隆基愜意地斜靠在軟榻上,剛處理完最後一波瑣事,打算歇息片刻,就去武慧妃那處用晚膳。閉目不過一盞茶的工夫,高力士便小心踱著步子進來了。

 他穿著貴氣,比起當朝宰輔也不相讓,但在李隆基面前卻十分謹小慎微,姿態放到塵埃裡。

 高力士跪在榻邊,輕聲道:“三郎,御史臺諸位御史求見。”

 御史臺由御史大夫主掌,兩位御史中丞做副手,是一個獨立於三省六部之外、神秘又霸道的組織,堪稱大唐最高檢察院。

 便是皇帝,也不能輕易怠慢這幫人。

 李隆基翻個身:“來的是哪個院御史?”

 高力士垂眸:“臺院、殿院數位御史都跪在外頭了。”

 陛下聞言,登時變成了高低眉,撐起身子,探出脖子往外頭望了一眼。

 不怪他緊張,御史臺下設臺院、殿院和察院三院,外頭少說跪了十幾人,這難道是約好一起來了?

 御史天團登場,整個朝中怕是都得雞犬不寧。

 他有些頭疼地命高力士請諸位御史進來。

 君臣見面,南燻殿便顯得有些擠了。

 李隆基一手扶在龍椅之上來回摩挲,望向這次領頭的臺院侍御史:“諸位愛卿今日來,所為何事啊?”

 領頭的御史姓崔,撩起袍子跪地道:“陛下,臣等狀告三省六部不敬天子,蔑視天恩。”

 這罪名可太大了。

 李隆基只能從喉間擠出倆字:“何故?”

 崔御史開始告狀:“陛下有所不知,上朝官員們‘廊下食’的規制為每逢正月十五、三十賜糕糜,三月初三加煎餅,端午賜粽,七月初七賜斫餅(手切餅),重陽加糕點,十月初一加黃米羹……如這般種種特賜,本是陛下愛臣恤臣之心,昭昭日月可鑑……”

 李隆基聽得頭大,沒想到御史臺的老頭兒們研究“廊下食”這麼細緻,還記得這麼清晰!

 他揮揮手,揚起下巴示意:“御史說重點即可。”

 崔御史跪地,深深一叩首:“如今在長安各官署小食堂內,這些特賜之物已然不再特別,他們甚至還推出了許多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新菜樣,奢靡之風,乃是對陛下您極大的藐視!老臣與御史臺眾位同僚,絕不能容許這樣的狀況發生!”

 李隆基聽明白了。

 這是抱怨他給御史臺的太少,福利還沒有底下的官員好,老傢伙們撂挑子來了!

 在崔御史的帶頭下,臺院和殿院幾位御史也跟著跪了一排,堪稱全大唐最硬氣的群體要飯活動。

 李隆基有些好笑又好氣,忍不住伸手點了點殿前這一排老東西。

 “朕瞧著臺院和殿院的諸位侍御史是都來了,怎麼不見察院的監察御史,他們沒意見?”

 崔御史臉不紅新不跳:“諸位監察御史忙著巡視各地,抽不出工夫關注這些。”

 李隆基哼笑一聲。

 分明是他們常年在外,這點好處落不到自己肚子,才懶得參與進來吧!

 帝王懶得拆穿,卻對御史臺眾人提到的小食堂來了興趣。能叫御史臺這幫人眼熱的,想必不簡單。

 方才還頗為煩躁的李隆基,這會兒便顯得平易近人許多。

 他翻手點了點崔御史:“讓朕聽聽,如今三省六部的食堂有些什麼?”

 崔御史回憶片刻,報起了自己扒牆角聽來的菜名:“什麼薄荷炸豬排、打拋豬肉飯、山藥肉糜蒸蛋、蟹黃面、芫荽(香菜)牛肉拌麵……食堂裡頭的食單每日是變化的,老臣也只知一二。”

 李隆基再次確認,這老東西記憶力不錯。

 帝王對這些聞所未聞的菜名有些好奇,更多的,是一種不服氣。朕想歇息想奢靡度日,都還掂量著有所取捨地行事呢,你們這些底下的人倒是先享受上了。

 李隆基側目,看向高力士:“眾位御史所言有理,然朕作出決斷前,須得瞭解事情的全貌。高力士,你隨朕微服出巡一趟。”

 高力士躬身,搶在諸位御史開口前:“是。聖人意欲去往哪家官署?”

 李隆基眯起雙眼:“京師裡,最早帶起這股風氣的是哪個府衙?”

 “回聖人,乃是中書省。”

 李隆基微怔,不由想起先前中書省諫官們昧著良心誇讚李白的肉麻之詞。

 帝王神色複雜地揮退眾人:“都回去吧,朕這便去瞧瞧真相,再做定奪!”

 *

 大明宮,中書省。

 七娘日日來中書省蹭飯,底下的人已經見怪不怪了。

 一方面,是他們都是吃白食的,哪好意思說人家掏錢請客者;另一方面,則是張九齡與諸相公對七娘的態度親暱中帶著重視,其餘人就更不敢造次了。

 今日七娘有喜事,剛得了五處田地、四處鋪面和六部放貸的分紅契書,小丫頭一高興,便吩咐小食堂今日吃點好的,不用客氣。

 整個中書省的官員頓時來神了。

 為了一到飯點就能吃上熱乎乎香噴噴的飯菜,李白的諸位同僚奮筆疾書,將堆積的制詔工作弄完,再商議商議今日該上諫哪些錯漏,動筆起草。

 忙忙碌碌之後,便可享用朝食了。

 李隆基御駕入中書省時,李白剛給七娘舀了一碗螃蟹白菜湯。

 梭子蟹與火腿肉的鮮香很好地被白菜葉子吸收,小火咕嘟著,七娘“啊嗚”一大口卷著白菜吃下蟹肉,滿足極了。

 李隆基負手而來,直奔七娘:“朕聽說樂央拿了賞賜之後,在中書省‘扶貧賑災’,原以為是誤傳,沒成想倒是真的。”

 殿內眾人紛紛起身行禮,烏泱泱跪了一地。

 中書侍郎張九齡不在,餘下的人對這句“扶貧賑災”都有些惶恐,埋著頭不敢動彈。

 李隆基一揮大掌,示意眾人起身。隨後自己拉了個方凳坐在七娘對面:“你就是用這些收買朕的愛卿們,為你阿耶拍馬屁的?”

 剛起身的李白:?

 剛起身又重新跪下去的諫官們:……

 如果能重來,他們絕不要認識李白!

 七娘對這話倒是沒什麼反應,歪著腦袋看向陛下:“那您吃了七娘小食堂,也能誇誇我阿耶嗎?”

 李白瞪眼,覺得自己距離陛下的忍耐底線又近了一步。

 李隆基挑眉哼了一聲,望見桌上葷素搭配琳琅滿目,果真都是他從未得見的菜品,這才開口:“那得朕嘗過之後,才能下定論。”

 七娘撐著小臉:“您想吃就直說嘛。”

 李隆基:“……”

 這桌菜品其他人都還沒有動過,唯有七娘用了一碗螃蟹白菜湯。李隆基便揮手叫人都起身,繼續排隊打飯,再給自己添一份一樣的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