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瞳 作品

25.攪動三省六部 三更合一

 很快,高力士親自盛了一份小食堂飯菜回來,除過那螃蟹羹沒舀,什麼脆皮烤肉、春筍蝦仁、山藥肉糜蒸蛋、小煎包、醬香餅,還有劍南道特色蒸煮鴨都弄了一小份來。

 高力士用的是宮中餐具,一一擺盤放在陛下面前後,李隆基便滿意揚了下巴,示意他退下,自己親自來。

 七娘眼巴巴看著帝王嚐了一小口醬香餅,然後停不下來全塞進肚子;

 又嚐了一口脆皮烤肉,也頗為滿意;

 就連老臣們才偏愛的肉糜蒸蛋,李隆基都很享受的一口接一口用了個精光。

 七娘目瞪口呆,忍不住嚥了口水。

 事實證明,有什麼樣的帝王才養出什麼樣的臣子,陛下比中書省的官員們更像需要“賑災”的難民呢。

 金銀製成的小盤裡,此時已經空無一物。

 李隆基回過神來有些懊惱,但面上依然嘴硬:“朕淺嘗好了,勉強湊合吧。”

 七娘冷漠臉,心想,這叫淺嘗?

 還沒等她說話,李隆基便道:“朕瞧著這鴨子肉甚是不錯,來自何處?可有名字?”

 七娘瞄一眼盤子裡的鴨骨頭,用下巴指向李白:“這也是我阿耶最喜歡的。您問他!”

 李隆基有些意外地看向李白。

 李白只好道:“回陛下,此物沒有正式名字,在蜀中有人叫它蒸煮鴨,乃是當地一道坐湯菜。微臣自幼喜愛它,此後又做了一些調整,便有陛下如今嚐到的滋味。”

 李隆基因為這麼一道鴨子,對李白改觀不少。

 他沉吟片刻,看向七娘:“方才要朕誇讚你阿耶,朕說到做到,那便賜這道菜一名,名為——太白鴨子!”

 李白連忙謝恩。

 中書省內一片恭賀道喜之聲,君臣之間似乎有了冰釋前嫌的意思。

 一派和諧氣氛中,唯有七娘目瞪口呆——

 陛下這菜名,真的不是在咒師父嗎?

 中書省的朝食因為陛下親自為菜品賜名而熱鬧起來。

 李隆基回味著方才的滋味,意猶未盡,便又用了半份太白鴨子,一小碟拇指煎包。

 吃飽喝足之後,帝王也不好再找麻煩,便對著七娘道:“朕賜你銀錢,也是你該得的,以後莫要輕易與人大方了,旁人把你賣了,你還在給人家數錢呢!”,

 一番折騰,陛下總算擺駕回了興慶宮。

 殘陽照在東夾道的宮牆上。

 帝王的玉輅被六匹神勇高大的駿馬拉著,孤獨地行駛在與長安鬧市相隔的皇宮內院。

 車內的李隆基忽然開了口。

 “三省六部如今的伙食確實不錯,但所用耗材都在規制之內,只是變著花樣給做好吃了。”

 車外隨行的高力士便附和:“聖人說的是,此非逾制。”

 李隆基這個帝王挑不出錯,只好嘆氣吩咐道:“高力士,命人給御史臺三院也安排上同樣規格的小食堂,免得再來朕跟前吵嚷。”

 一簾之隔,高力士弓身應下。

 *

 天黑之後,六街鼓聲完全歇了。坊門關合起來,街上便只有巡邏的金吾衛來回走動,盤查著可疑人士。

 在長安城的夜裡,生一場病是很要人命的。

 七娘白日裡跟著李隆基胡吃海塞,李白礙於陛下在前,不好阻攔。回來之後批評了幾句,見小丫頭依然精神抖擻的,也就放下心來。

 誰知道,到了夜半,七娘忽然發熱了。

 床上的小丫頭臉色發紅,身上捂了厚厚的被子,卻一絲汗也沒有出,口中委屈地喊著“師父”。

 李白掌了燈,又把七娘裹得緊一些,冰涼的大手剛放上七娘額頭,便忍不住蹙在一處:“怎麼這麼燙!七娘,你今日揹著我貪涼了?”

 床榻上的小病貓蜷成一團瑟瑟發抖,眼睛都睜不開,嘴裡叫嚷著什麼。

 看樣子是燒糊塗了。

 李白不敢再耽擱,給七娘額頭覆上降溫的涼帕,又把隔壁屋裡的阿尋喚起來守著七娘,這才匆匆出門去。

 在這個盛唐時代,一場偶感風寒依然可以奪取無數人的性命。小孩子發熱那就更為嚇人了,專看小方脈(兒科)的醫者本就不多,宣陽坊內是沒有的,夜間要想請來一位,怕是少不得要鬧出些動靜的。

 七娘的病情很急,李白還是選擇先去找了宣陽坊內的醫者,可惜這位常年只看成人,對小孩子的病況用藥實在拿捏不好,搖頭叫李白另尋高明。

 坊內不成,便只能去他坊尋。李白只得又去尋本坊的坊正。

 開元年間,裡坊制度已經十分完備,每坊內都有自己的管理者,稱作坊正。夜間若是家中老了人需要奔喪,或是重病需要就醫,便去尋坊正開具文書,由坊門外的金吾衛勘驗過之後,才能在坊與坊之間的小道上穿行。

 李白來的不巧。

 坊正今日有事,去了萬年縣他處,手下幾位又沒有開具文書的資格。

 有人便勸導:“上官還是等坊門開了之後,再去旁邊的務本坊,往太宗朝的先相公王珪府內,尋一位叫做王燾的弘文館校書郎,他看小方脈極好。”

 李白得了訊息,只覺得七娘實在等不得了,便想去闖門。

 幾人忙攔他:“前個夜裡,大理寺丞奉命出門辦案,這文書還沒掏出來,金吾衛將軍照面就給人二十鞭子!您沒有文書,怕是五十鞭一鞭都不能少,事後丟了官職也說不準。”

 李白搖頭道一聲謝,匆匆推門出去,往西邊務本坊的坊門那頭去。

 這個時辰,長街無人,唯他一身青衣官袍,在春夜寒涼中奔於兩坊之間。巡夜的金吾衛見他靠近坊門,二話不說,抽出鞭子便甩了過來。

 李白迎面受下,揖手遙向東方:“聖人有愛民之心,我家中幼女夜裡發了高熱,本坊的醫者不擅小方脈,還請諸位行個方便,容我去務本坊尋王家的校書郎……”

 話音未落,又是一鞭落下。

 李白仍筆直立在坊門前,執著地看著巡街金吾衛領頭的隊正。

 隊正也是個暴脾氣,當街就要給李白行滿五十鞭,被身旁的隊副攔了一下。

 那人立在背光處,低聲道:“此人得陛下看重,有賜菜名‘太白鴨子’,他家女兒更是幾番面聖,深得聖人喜愛,莫要衝動行事。”

 李白沒想到,今日剛賜的菜名,這麼快便傳到了金吾衛耳中。抬頭看去,卻發現這人竟是今年武舉及第的郭子儀。

 原來他如今是從九品的左右金吾衛隊副。

 李白也不想給他添麻煩,索性裝作不認識。郭子儀不知又與隊正說了什麼,那人猶疑片刻,才道:“深夜要穿梭兩坊之間的小路,須得坊正開具文書,核驗之後才能放行。你現在去取了來得及。”

 李白:“坊正今日不在,章也帶走了。”

 隊正作為夜間巡邏的金吾衛,首要職責便是戍衛長安太平,再不能發生像先天政變那樣的事情了。

 幾人沉默對峙間,郭子儀聽得坊牆外頭的巡邏兵到了,忽然放聲問:“外頭是週四郎嗎?我是郭子儀。”

 他在十六衛之中人緣頗好,走幾步便能跟驍衛、武衛的武官們聊起來。坊牆那頭果然有了回應。

 郭子儀長話短說,拜託那人往小路另一邊的務本坊內傳個話,請王家校書郎為高熱不退的幼年小娘開個方子來。

 如同擊鼓傳花,交班巡邏的金吾衛們將這救人急訊一路帶到了王燾耳中。

 人至中年的校書郎已經睡下,愣了愣神,連忙起身囑咐僕從準備筆墨,為七娘開了個退熱的方子,又叮囑天亮坊門開後,務必再來尋他。

 一紙藥方從坊牆之間起起落落,最終送到了李白手中。他神色複雜地看向郭子儀:“多謝。”今夜的金吾衛攔他去路,卻也於七娘有救命之恩。

 郭子儀笑了笑,追上巡邏隊離去:“我記得你,李十二,改日再一同喝酒!”

 巡邏隊遠去,李白帶著兩鞭擦傷,往藥鋪奔去。

 夜風擦過鬢邊,攔不住一顆救護愛徒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