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瞳 作品

42.第一批追隨者! 一更

 一鍋菜籽炒到火候, 飄香數里,叫圍在灶屋邊的人都不免嚥了咽口水。

 李白雖然嘴上跟七娘逗趣說笑,實際卻已經對這種菜籽取油信了七八分。他在蜀中和長安曾經數度見過七娘化腐朽為神奇, 也比別人更清楚背後“仙家”的力量, 因而越發敬畏和期待幾分。

 七娘得了準話, 總算可以無所畏懼地進行下一步了。

 “菜籽炒香以後, 趁著今日還有些時間, 阿耶可以派幾個人去石磨那邊,將菜籽全都碾成泥狀的胚料,等明後天全都碾好了, 再一起上鍋放在蒸籠燻蒸。”

 這幾步倒也不費事,李白吩咐下去後, 順嘴問起了後續步驟:“你剛才說燻蒸之後, 要費些力氣做個器具,重錘打榨, 才會出油。是什麼樣的器具?咱們這縣裡能做嗎?”

 七娘想到昨夜鑽研了一晚上的木器構造圖,覺得三言兩語講不清楚, 便拉著李白往後堂去:“阿耶,咱們先回屋,我畫下來再慢慢說。”

 七娘的畫技是這幾年精進最大的。

 在弘文館的時候,她的書畫便被陛下特意授命, 說是需要好好提升。這勤學苦練了三年,字依舊不見長進,沒什麼嶙峋風骨,畫技倒是勉強能入眼了。

 李白看著七娘取了一截削尖的木炭,剛好可以握在手中,藉著這炭筆, 就在鋪平的紙張上畫起了構造圖。這圖畫得十分有趣,不是山水畫那種移步換景的法子,而是用正面、側面和俯視三種圖,叫那木器的精細立體構造在腦海中一下就浮現出來。

 李白誇讚道:“這樣的畫法很適合做圖紙,倒是有幾分春秋墨家的意思。”

 只可惜,隨著百家爭鳴時代的結束,儒術獨尊,諸子黯然潮退,這其中便有墨家機巧,以及李白擅長的縱橫術。

 合縱連橫之術,多是用於解除戰亂危局之困的。

 經年的亂世與紛爭之下,掩埋著無數被歷史長河遺忘的森森白骨。人死燈滅,枯骨墳堆之上,很少有人會再度記起,這些白骨也曾是被戰亂牽連的可憐人。

 可李白偏偏想到了。

 兩個月的父母官做下來,他如今睜眼閉眼,都是對百姓之痛的萬般感同身受。

 他想,今日盛世得來不易,這縱橫術,只希望再沒有重新啟用的一天。

 七娘並不知道,因為一幅圖紙,師父會想到這麼多事情。

 她認認真真畫完了三視圖,確認每個部件都沒有遺漏,這才擱下炭筆道:“師父快看,這個呢,叫做木楔式制油機具,比起而今坊間榨油坊上用的榨油木器,它要更省力,也不會輕易壓碎了油料,出油渾濁有渣。”1

 李白聽著七娘的話,回神仔細去看那圖紙。

 新的榨油木器,比他想的還要複雜一些。除過槽體、流油槽、流油口、接油桶這種普遍能認得出的部位,還有諸如帶箍圈油餅、腳踏板、榨錘等從未見過的部分。

 李白看了許久,有些頭疼道:“你這圖要做的東西太新了,又比較複雜,放在長安或許還能託人尋幾個好木匠,細細琢磨出來,但是在潮陽……怕是能找個看得懂圖紙的木工都難。”

 畢竟,潮陽縣逃戶眾多,農業一落千丈的情況下,工商業就更是蕭條了。城中望族靠著潮州窯的瓷器和田莊的佃戶,勉強還能坐得安穩;但坊間的私人工匠和商戶,怕是早就聞風出走,另尋他路了。

 七娘卻拍著胸脯作保:“放心吧,只要留心,咱們潮陽也是人才濟濟呢。”

 李白被她那副自豪的模樣逗笑了,問:“你才來幾天,就知道潮陽人才濟濟了?城中如今剩下的,可大部分都是老婦幼。”

 “老婦幼怎麼啦。張都督不就是做阿翁的年紀,師孃是婦人,我還是小孩兒,我們三個哪個能叫人小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