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瞳 作品

43.張九齡來信 一更半

 李白低聲:“行了吧,咱倆誰照顧誰啊。”

 七娘呲牙,還想跟師父狡辯兩句,那位使者卻忽然開口:“此行大娘子叮囑了,若李七娘想去廣州小住幾日,可與我同行。”

 七娘當即嘚瑟,不斷用食指戳著李白:“你看你看,誒嘿!”

 李白:“……”

 來使又從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遞給李白:“這是都督託我轉交給李縣尹的信。看過之後,若有什麼話想帶給都督,還請寫個回信,後日我離開潮陽之前呈來。”

 使者又交代幾句,見七娘也猶豫不決,便要她再琢磨一日,出了縣府去驛站落腳。

 李白將人送走,回到後堂坐下,這才拆了書信。

 “……老夫初到廣州,陛下便追加了一道聖旨,要嶺南道各州縣仿照昔年大庾嶺路,修築包括潮州、韶州、郴州、永州、連州、邕州等貫穿東西南北的多條嶺內驛道。潮州至漳州自古便是往來要道,山路難行,此次必定在開鑿之列。老夫思來想去,有意著太白來負責潮漳道諸事項。”2

 李白聽說過大庾嶺路的事情。

 開元四年冬,張九齡因直言曾辭官歸養,於嶺南主持開鑿“大庾嶺路”。正是這條路,打通了嶺南梅關的南北兩道,成為公私販運的一條要道,並使嶺南百姓受益十餘年之久。

 張九齡因為親身帶領徵召役夫開山路,手上患了凍瘡,一到冷天就紅癢骨痛,這事兒陛下是知曉的,當年還因此誇讚張九齡有文士風骨。

 而今呢,陛下卻要利用這事懲治他們,為了叫臣子吃些苦頭,帝王竟還願意掏腰包修路。

 李白有些哭笑不得。

 不過,對嶺南道的百姓來說,這確實算得上是一樁好事。

 他將張九齡的書信仔細又讀了一遍,才送到燭火底下點燃。等紙灰燃得差不多了,偷偷站在背後看信的七娘悠然開口:“師父,你打算怎麼辦啊?”

 李白嚇了一跳,回頭敲了七娘的腦門:“跟誰學的偷看信件。”

 七娘捂住額頭:“我們一起進來的,光明正大看,哪有偷偷。”

 她拉著凳子坐在李白身邊:“我聽譚娘子講過這條大庾嶺路的,當年張阿翁修得很艱難,凡是親力親為,師父,你要是修潮漳道,不會也打算這麼辦吧?”

 李白斟酌片刻,點點頭:“自當效仿都督。”

 七娘就知道會得到這樣的答案,冷漠臉搖了搖頭,當即跳下凳子跑了。

 當日傍晚開始,七娘便把自己關在屋中不出來,許二孃擔心,透過窗外瞧了一眼,發現小女郎竟然在書案前奮筆疾書,面上還帶著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

 許葭不免有些好笑,臨睡前還叮嚀李白:“定是郎君又惹七娘生氣了。明日你去瞧瞧她,免得丫頭生著氣去了廣州,你也愧疚做不好事。”

 李白嘴上嘟囔著“這逆徒早晚得慣壞了”,到了第二日,還是聽話的抽空去尋人。

 他來的不巧,七娘的屋門敞著,不知又帶著阿尋去哪裡瘋。李白在屋中轉了一圈,想起二孃說的“七娘奮筆疾書”之說,又疑心這丫頭在搞什麼鬼,索性走到書案邊瞧了一眼。

 七娘的書桌實在乾淨,經史讀物是一本沒有,除了筆墨,書案正中央只放著沓新紙,上面寫滿了歪歪扭扭的小字,看墨跡,應當就是昨夜的成果。

 李白挑眉,將這沓宣紙取來,映入眼簾的先是一行小字——

 “師父專用,密不外傳。”

 他忍不住笑了,再往下看,剛浮起的笑容便凝固住。

 “不會帶團隊,你就只能幹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