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瞳 作品

44.竄天地老鼠。

 隔日一早, 使者便要動身回廣州了。

 七娘給李白的秘籍還沒寫完,原本已經不想跟去了, 但轉念一想,張九齡在書信中似乎面臨的麻煩事比李白還要多出不少,還是決定去瞧瞧老阿翁。

 臨出發前,七娘把後續制肥料、經營油梁的事情都託付給了阿尋。

 戚翁的榨油新機具進展很順利,想必要不了幾日,整個潮陽縣就又會聽得好消息。

 從潮州前往廣州,水路自然要比陸路快上許多, 住在船艙也比沿途破爛驛館舒適幾分。數日之後,七娘終於晃晃悠悠的到了目的地。

 廣州大都督府內。

 七娘對張九齡的正頭娘子譚氏見了禮, 被譚娘子連忙牽過去仔細瞧了一番。

 見小女郎兩個臉蛋熱得通紅, 譚娘子不免心疼道:“都說廣州地界的風裡夾著海氣, 又熱又潮, 這一路過來, 咱們七娘可吃苦了。”

 七娘笑嘻嘻安慰:“嶺南這時節瘴氣都重得很。我已經習慣啦, 譚娘子不用在意。”

 譚氏身邊的老媼也認得七娘,擔心小女郎的身子,便笑著開口提醒:“大娘子的擔心不無道理。廣州山潤海雲, 暑雨成霖, 這會子城裡生了瘴疾的人可不在少數。七娘子下船時正趕上毒陽當頭, 還是得去去熱毒才好。”

 譚娘子得了提醒,便吩咐貼身侍婢:“快, 給七娘弄些去熱下火的飲子來,別太涼,免得一冷一熱反而生出病氣。”

 添了薄荷和寒瓜的飲子很快呈上來,七娘一杯下肚, 神清氣爽,果然沒有那麼熱了。

 譚娘子這才想起什麼,笑道:“你張阿翁晨起出門前特意叮囑了,說你今日來,定要等著他回來一道用飯,他可是念你念得緊呢。”

 七娘想起那封信,關切問:“張阿翁要做廣州刺史,還得當那什麼勞什子的嶺南五府經略討擊使,每日都很累吧?”

 譚娘子聞言便嘆了口氣:“你阿翁啊,那真真是個死腦筋。嶺南多少俚僚自前朝便已做大,開元四年,他奉命修築大庾嶺路便吃了人家的苦頭,如今又要修路……”

 “唉。”七娘老氣橫秋嘆了一聲,“張阿翁也沒辦法,這都是陛下的旨意。不過,既然有陛下在背後撐腰,俚僚望族也不敢說什麼吧?”

 譚氏被她逗笑了,掐了塊糕點遞來。

 七娘打小在長安便異於旁的孩童,是個活脫脫的妙人。譚氏隨著張九齡久了,早已習慣她的不尋常,因而此刻更像是與可信的晚輩在平等聊天,藉以排解心中煩擾。

 她嘆道:“只怕沒那麼簡單。這幾日,你阿翁為著廣州至邕州,以及邕州至安南的驛道,幾度都與城中望族不歡而散。想必,今日午後也定是氣哄哄地歸家。”

 七娘剛來時,便跟著師父認了嶺南道的輿圖。

 她撐著下巴想了想:“我記得,廣州距離邕州很遠呢。要開這條路怕是耗費不小吧。”

 譚娘子點頭道:“所以,這條廣邕道你阿翁打算用水路。廣州要通往邕州,須得溯西江而上,依次經端、康、封、梧、藤、龔、潯七州,再轉入南側支流邕江,過貴、橫、淳三州,到達邕州。聽著有些麻煩,但若是開通,往後再與那些小國下郡做生意,能得許多實惠。”1

 七娘聽到生意,終於眼前一亮來了興致:“阿翁這條水路得用多久呀?”

 “說是商貨物資從邕州順流而下,到廣州不會超過二十日。”譚娘子笑著說完,又搖了搖頭,“聽著像是好事,可城中俚僚為何阻止,我就不清楚了。”

 七娘似懂非懂點點頭。

 心想,左不過是動了對方的利益,或是因為陛下動作太大,叫嶺南的地頭蛇生出忌憚之心了。

 接近傍晚時候,張九齡果真一肚子氣回來了。

 小老頭見了七娘,一邊笑著上前摸摸腦袋,誇她“又長高了”,一面又換了副面孔唾道“那群黑心臟肺的,別以為我不知道他們想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