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瞳 作品

59.人貴有自知之明。 一更半

 七娘的來意顯然不單只是在王昌齡身上。

 不過還是捧場的應聲:“好啊,到時候,正好拐帶了王郎君一道去嶺南。”

 瞧見賀知章笑吟吟洞悉一切的眼神,七娘只好開門見山:“阿翁,我是為了郭子儀來的。就是那個華洲考上來的武貢舉狀元,您還記得嗎?”

 賀知章因為李白的緣故,也認得這位開元十四年的武舉小官。

 便道:“郭子儀,他不是在長安任職好好的嗎?怎麼了?”

 “只做個護衛皇都的南衙軍,實在是大材小用了。”七娘有些急切道,“郭子儀的身手又精進了,我試探過,要不是師祖傳我裴家劍技,二十招之內我就能被打得落花流水。”

 七娘一副吹噓狀,彷彿自己才是贏的人。

 賀知章詫異問:“學了裴將軍的劍,你能撐到多少招?”

 “不能叫撐,我只是劍技還不夠好,才略輸一籌,就一籌。”七娘強調之後,又站起身拱手,“漢人將領需要郭子儀這樣的人,張阿翁雖然已經同意向陛下推舉他,但他畢竟剛還朝,在陛下重用蕃將的節骨眼上逆著來,只怕後頭再想做什麼,會難上許多……”

 賀知章聽明白了,戲謔道:“所以你這小滑頭就安排老夫去做馬前卒,反正是個辭官的糟老頭子,得罪誰都不怕。”

 “賀阿翁就愛取笑我。”七娘無奈嘆了口氣,“我只是聽說,陛下要攜文武百官在城外為您餞行,可見,聖人這些年對您有幾分情誼在。”

 便是虛假君臣情,當著這麼多人的面提出來,李隆基也得咬著牙笑應。

 賀知章當即反應過來:“張相公知道你這般大膽嗎?”

 七娘縮了縮脖子,期待地看向小老頭:“陛下挖坑自己跳,跟我有什麼干係。張阿翁不會知道的,對吧?”

 “……”

 郭子儀確實是個可用之才,至於到底能不能與一流的蕃將抗衡,總歸要丟他出去試試才知曉。

 賀知章決意答應下來,好帶著七娘早些啟程。

 *

 沒過幾日,張九齡下朝之後,特意向陛下舉薦了三人。

 其一是開元九年進士王維。此人貢舉入仕之後,僅僅供職數月,就遭下屬牽連被貶官濟州司倉參軍。離任後愛妻離世,閒居長安,聽聞張九齡入京,第一時間登門求汲引;

 其二是孟浩然。孟浩然貢舉之後,一直沒能得到重用,張九齡知曉此人與李太白有些相似之處,這才決意推舉,即便不能得陛下青眼,也可以留在他身側做事;

 至於第三人,則叫人有些意外。

 是張九齡的胞弟,山南東道採訪處置使張九皋。

 大唐十道改為十五道,不過兩年。張九皋這個山南東道採訪處置使在任做的還不錯,張九齡便有由頭推舉他出任嶺南節度使。

 嶺南至今未設節度使,陳、寧、馮、冼四氏做大的問題並未得到解決。藉著這個問題,才好讓陛下在此設立節度使。

 安祿山能憑著胡旋舞設節度,嶺南怎麼就不能憑著四氏族設呢!

 這件事比張九齡想的還要順利。

 陳家和冼家先前因為兩頂綠帽,徹底開罪了馮氏蘇氏背後的高力士與楊思勖。宮中沒了宦官阻攔,張九齡想做些什麼便是事半功倍。

 陛下允了嶺南節度使之事後,又大手一揮:“那個王維朕記得,留著做個右拾遺也就罷了。”

 張九齡便聽明白了。

 這是沒瞧上孟浩然,覺得以他的名氣不夠裝點盛世的門面。

 太過熟悉帝王心思的張相公垂下眼眸,默默攥緊了袖角,而後俯身一拜,拱手唱道:“老臣替此二人敬謝聖人隆恩。”

 *

 元宵之前,長安城內外積雪消融。

 七娘輕裝簡行,早早候在城外。

 灞橋前正上演一出君臣相送。她不便露面,索性在不遠處停了馬車,和阿尋坐在車邊吃吃喝喝,等著賀知章。

 橋頭之下,灞河水醒,冰凍逐漸化為了潺潺流水。

 李隆基眼見春景將至,興致又起,為賀知章親書贈別詩一首,又折枯柳一支相贈,也體驗了一把文人士子的情懷。

 皇太子李亨攜百官傾身於後,一派其樂融融之象。

 賀知章揣摩著氣氛烘托地差不多了,袖著手客套兩句,跟李隆基提起了郭子儀。小老頭兒思慮周全,還特意放大聲音,生怕身後百官聽不到他的唯一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