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瞳 作品

75.兩個老東西! 一更

 寧斐親自出馬, 七娘便放心安坐西都。

 是年十月,山中暑熱未消。

 弱水八國及邛雅黎子弟兵與南詔摩擦不斷。諸部落在都大鬼主烏蒙春的授意下,假意宣戰。劍南道告急, 節度副使羽書八百里加急, 請求長安派兵遣將,平定川南之亂。

 楊國忠遙領劍南節度使數年, 從未上過一線坐鎮。李林甫便趁機奏請:“陛下, 楊節帥一腔忠心報國,才智高勇,此戰若有節帥親自率領, 想必, 能助我大唐收復這些子弟部落,為劍南道再添戰力!”

 李隆基高坐皇位, 審視地打量楊國忠:“愛卿意下如何啊?”

 楊國忠在長安享樂數載, 如何能統兵。但劍南戰事據說吃緊,他這個節度使實在沒有理由拒絕, 只好硬著頭皮叩謝皇恩。

 李林甫是想將楊國忠擠出中樞班子。

 楊國忠哪裡能不知曉。

 臨出京前,特地又進宮面聖, 抱著老皇帝的腿痛哭流涕道:“臣今日是來與聖人永別的,這一去劍南, 怕是要被大相公害去性命啊!”

 帝王懶洋洋打量著新寵臣,似笑非笑:“愛卿多慮了, 朕心中有數。你且順勢先去劍南處置軍務,此戰無論輸贏, 朕都會尋個由頭召你回朝拜相。愛卿可不要辜負朕一片苦心啊。”

 楊家人多出嚶嚶怪。

 楊國忠深得楊氏精髓,原本想給李隆基演一出,沒想到反被君王架上去了。他忽然看明白了這一局, 皇帝要的是聲名與權勢兩手在握,唯有君臣之間“好聚好散”,無形之間替換掉李林甫,才是上策。

 為了拜相,楊國忠咬牙忍了。

 七娘早就猜到會有這一出。

 以李隆基先前種種作為,李林甫有今日實屬意料之內。而她則要趁著朝中中樞更替,楊國忠刷功績的當口,給他送點甜頭,然後將劍南諸部落的子弟軍掌控在自己手裡。

 這樣一來,從隴西向下到劍南道,再到右鄰的南詔與嶺南道,將連成一片成為他們日後的助力。

 京中若有異變,自可四方支援。

 能有如此大進展,還得得益於烏蒙春這個都大鬼主。

 烏蒙春終究還是記著他曾經姓武,也記著與李隆基之間的私怨。他是棄文從武,但總歸是被逼的。

 時局易變,放在從前,七娘並不願與這樣的人共謀事;

 而今,卻也學會了在灰色地帶遊走,學著計謀人心、掌兵權、建立起她背地裡能調動的初始草臺班子。

 她只怕實力不足,趕不上挽救譁變生亂的那一天。

 *

 楊國忠的勝利來的蹊蹺。

 秋冬交接之際,弱水、邛雅黎諸部落領命退入川南山脊之間。楊國忠手下楊家軍似乎不戰而勝,奉旨風風光光回朝拜相。

 自他離京之後,李林甫心知大勢已去,一病臥床不起。

 楊國忠聽聞此事,只覺得心中甚慰,對川南諸部落忽然撤退之事便放鬆了警惕,隨便編了一套說辭打算瞞天過海。

 有戰功在身,才能叫他更穩妥地入朝為相。

 李林甫終究沒有活過這個冬日。

 日落西沉,帝國的舊臣奄奄一息,李大相公的時代徹底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則是楊國忠執政上位。

 天寶八載春,楊國忠拜中書令,接替逝去的李林甫成為右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