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茶老酒愛少女 作品

第246章 走馬上任 區別待遇

 “不明白什麼意思?”張婉如故意問道。 

 “當然了,我就知道了個正科和正副是有區別的。”楊辰還真不懂這些,他一剛出爐的正科,怎麼可能瞭解這些跟普通幹部毫無關係的事情。 

 “其實也沒什麼用,只是想幫你爭取點待遇。” 

 縣裡的一把手叫縣委書記,其實就是委員會的書記,為什麼後來普遍用書記來代替另一個稱呼,就是減少他的權威性。 

 說明大家在黨內不存在級別高低,處級、科級這些只是行政級別。 

 書記原本的意思是指負責記錄的人員,後來代表會議召集人或負責日常事務的人,而在決定重大事務的時候,大家都是一人一票,沒有區別。 

 而除了書記和副書記,像張婉如、辛久如他們這些人叫常務,就是常務委員的意思,比書記略高一級,負責部分的日常事務。 

 除了這些人之外的委員,一般都是縣裡的實權派,在縣裡的標準就是那些頂級正科,大局局長和大的鄉鎮黨委書記,其它的正科怎麼辦,那就是候補委員。 

 前面的人退休或出事了,就按照得票多少進行遞補,當縣委委員並不是說有多高的權力,只是能夠參加縣裡的決定性會議,有了黨內的選舉和被選舉權,而候補委員則沒有。 

 楊辰一個新晉正科,當然不可能是委員了,就是候補,也不是想進就能進的,這代表著一種序列。 

 至於全縣領導幹部會議和縣委擴大會議,這個就是兩個比較重要的會議,能參加的話,具有一定的象徵性,至少代表著縣裡把你當正科對待,讓你有參與感。 

 實際在管理學上,有一個定律,叫會議重要性與出席會議人數成反比。 

 越是會議場面顯得很隆重,人數特別多,其實對於決策來說越沒有意義。 

 會議前,重要的問題就已經確定,現在開會只是走個程序,因為人數越多,效率越低。 

 就以西方國家為例,一個總結,十幾個部長,幾百個食品,基本上就是這個架構,如果把其中一個階層擴大到幾千幾萬人,那光是集合人就需要很長時間,統一思想又需要長時間,最後形成決策就需要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