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封號漢王

 如果朱元璋信了陳懷義的話,那麼他們真的可能就是屈縮在京城圈禁一輩子,當下也怒罵陳懷義。 

 “且這陳懷義還是有那麼一點先見之明的,但用錯了地方,幾十年之後,朱棣也起兵謀反,奉天靖難清君策,成為了皇帝,多虧朱元璋說了藩王可以騎兵救駕。”朱林心中嘀咕。 

 “放肆,我們身為朱家子孫,自然要守衛國土,長兄如父,我們尊敬太子殿下就和尊敬父皇一樣,你居然在這裡胡言,真該拖下去亂棍打死。” 

 “我反對確實不應該把土地分給我們。”朱林此話一出全場寂靜,連朱元璋、朱標、朱棣幾人也瞪大了眼睛。 

 “老五,你腦子壞掉了,你是漢王,你的封地在濟南,你不要你的封地嗎?你居然胳膊肘往外拐和這該死的言官站在一邊嗎?”朱棡這暴脾氣忍不了一點。 

 “不,父皇英明神武乃千古一帝,歷盡千辛萬苦打下來的江山,我們這些兄弟自然可以合理的繼承,但是我認為這不妥,我們作為子嗣應該繼承父親的志願,繼續開疆拓土,在大明的南方還有千百諸島,在大明的西方還有萬里錦繡,在大明的北方還有無盡雪原草原。” 

 “我覺得父親應該將我們封在國土之外,讓我們繼續為大明開疆拓土,如此接連不斷。大明的土地只會逐代增長,而不會變少。” 

 “如此這般,我們也可以守衛國土,守衛皇權,這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 

 “細數我中華歷史遠如夏朝,只不過區區河南,到了商朝擴展到黃河半數流域山東等地,到了周朝將陝西納入管轄。” 

 “秦朝一統天下,南征百越,北擊匈奴,使得雲南、四川、廣東廣西列入管轄,到了漢朝,吞併燕雲十六州和河西走廊,將西域握在手中,扼住西域諸國和匈奴的咽喉要道。” 

 “三國耗盡英雄魂,兩晉皆是吸血蟲,導致了五胡亂華,我漢族同胞被屠殺了上千萬人。千年文化繁榮付之一炬。” 

 “隋朝五徵高句麗導致了早早衰亡,唐朝繼承遺志,將西藏和高句麗納入統治,甚至影響到了阿瓦安南,到時候我漢民土地足足有一千九百五十萬萬畝土地。” 

 “宋朝皆是孱弱無骨之輩,丟掉了七成有餘的土地,到了南宋,更是偏安一隅,元朝雖是蒙古人建立的,但是他們的領土達到了兩萬萬畝以上,而如今,我們的土地又有多少?” 

 “僅僅是元朝的四分之一,五千萬畝左右,父親已經驅除胡虜恢復中華,而我們這些當兒子的,就是要幫助大哥掃蕩蠻夷教化四方,將我們的領土擴張到無比巨大,遠超唐元,您不就是中國幾千年以來最偉大的皇帝,而我大哥也就是最偉大的繼承人。” 

 “所以我們不能安心守成,而要主動擴張,希望父親將我們的土地放在國土之外,讓我們為國家征戰,擴大國家領土,我們打下的一切便是自己的封地。” 

 “好…好…好…不愧是我朱元璋的兒子,有如此的雄心壯志,真乃大明之幸,我明朝繼承元朝之後,自然要比他更強,遲早也要萬國來朝。” 

 朱元璋原本被朱林的話搞的有些迷糊,聽到他頭頭是道的分析,才知道朱林的建議是多麼的正確,開疆拓土的皇帝往往會被銘記讚頌。 

 “想要為國盡忠,開疆拓土的皇子,自然會被封為親王,想要安於享樂的兒子,那就好好的縮在國內吧。” 

 漢人對於土地的擴張,近乎是一種極其痴迷的態度,從原本的黃河流域,只有陝西,河南二省擴張到如此的境界,坐擁九州天下,就可以體現出其喜歡擴張土地的本質。 

 縱觀歷史以來,可以為國開疆拓土的皇帝,都是被大為歌頌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以及明太祖,都是流芳百世,守成皇帝出名的不多。 

 朱元璋雄心大志氣吞山河,太子仁義心善自然需要強的塞王為其守衛邊疆開疆拓土。 

 同樣都是開國皇帝,朱元璋一想到自己所擁有的領土比唐朝和元朝少了不少,當即又升起了欲與天宮試比高的雄心壯志,他和他的兒子們一定要更加努力的開拓國土,將大明發展成為上下千年以來第一強大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