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秋 作品

第11章 葬禮民俗

 高五米的泥土祭臺壘好,上面堆起三、四米的乾草堆,王富貴的遺體跟他的私人物品被放在最上面。

 牧剌漢來到祭臺下,之後他要在上面主持葬禮儀式,現在要先等祭臺前空地上的“架”打完。

 比武,在大巴人這種戰鬥民族的文化裡,自然是極其重大又頻繁的事情,是組成他們人生的一部分,貫穿始終……婚葬嫁娶自不用說,小到日常鍛鍊,大到祭祀天問都會進行比武。

 現在雖然死的是一個挽衣牧口,但也是隊伍裡同舟共濟的家人,自然全部正規流程都要走一遍的。

 葬禮上比武,是對死者的悼念,同時也是祭天、往生送魂等等,相當於“做法事”的行為。葬禮比武的禁忌事項,最重要的一項,是輸家在接下來的10天裡禁止外出活動,只能待在自己的帳子裡。

 遊牧中不得不外出時,也要用毯子或者帳篷蒙皮什麼的,把自己包裹起來……

 因為比武輸家相當於是死了,死者自然是不能出現在外面生者社會里了,要等十天之後才能“重生”,迴歸正常生活。

 牧剌漢還沒穿越時,有刷到過不少民俗短視頻,知道地球上也有不少這樣的原始信仰儀式,是種“相似律”、“天人交感”——比武中的人們跟逝者、上天交感了,是代行、化身……

 牧剌漢覺得,就算沒有天人交感這些,大家也不會懈怠……因為被“封控居家”十天有多無聊,他是知道的,草原自由自在的大巴人更是清楚,所以每次葬禮比武,大家的態度都是極度認真的,跟真正出徵打仗一樣。

 而就是因為大家太過認真,為了避免出現傷亡,大多數時候,比武只用木刀、穿木鞋,頭胸綁紅繩,以砍斷紅繩來判勝負。

 說是“木刀”,其實就是削圓的木棍,而“紅繩”是常見的兩指寬粗麻繩,用剪刀剪都要花點功夫,所以與其說是用木刀“砍斷”,其實是在恐怖巨力加持之下,使用技巧震碎。

 也正是因此,坦克般澎湃動力的大巴人,全功率輸出的話,木刀、木鞋或草鞋會直接被粉碎,刀碎鞋爛的算輸……這是對大巴人的一道力量限制,可以勉強讓不同等級的選手同臺競技……

 十多年來,牧剌漢早已通過實驗確定,這裡的一切生物,都不是單純的碳物質能量循環……吃的那點碳水,就算完全燃燒釋榨乾能量,也根本不可能讓萬巴拉舉起100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