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秋 作品

第53章 王國

 牧剌漢的目光重新回到面前高聳的牆壁地圖上,看著上面成千上萬個,代表著不同大巴人聚落的小小旗標。

 在彌壟龍大草原上,按照人口規模從大到小,大巴人聚落分別稱為“部”、“塔”、“臺”、“撲”,無論是最大的“部”,還是最小的“撲”,都是一支獨立的武裝力量。

 當年牧剌漢剛穿越過來時,最開始就是被一個撲給抓到的。

 “部”的人口約為萬人左右,“塔”為五千以下,“臺”為千人左右,“撲”為數百人……

 不光看人頭,也看高等級數量,比如覺得自己高級戰士多的臺可以成為塔……雖然並沒有地球那種來自中央的嚴格行政區劃,但每個聚落會自覺遵守,在悠久歲月中形成的嚴格的等級制度,只會建造符合自身聚落等級的圖騰。

 “撲”只能在營地中心空地上樹立木製的偶像圖騰。

 因為一般會在圖騰上纏繞自己撲的旗幟,在進行祭祀、聚會、節日等等活動的時候,人們用手搖拽繩索讓旗幟撲騰起來,因此叫“撲”。

 巡視軍只算人頭的話,只是“撲”等級,就是高等級戰士比一個部都多罷了。

 昨天孩子們進行葬禮比武時,就先把隆剌王的圖騰給挪了開,空出了中心空地……

 “臺”則是因為可以在圖騰下面建個高臺,而稱為“臺”的。

 最初的目的是為了讓規模更大的,整個營區都能看到圖騰,到後來就變成了一個聚落等級的稱呼。

 到了“塔”一級,聚落的實力就真正強大起來了,無論軍事還是經濟方面,都足以雄霸一方,圖騰自然得奢華一些——塔裡的大巴人,會使用在草原上最奢侈的東西之一——大塊石頭,來堆成一座石頭塔,來作為自己聚落的圖騰。

 而“部”就是石頭用的更大塊,堆的塔更高更大了而已。

 在剛穿越那會兒,牧剌漢是把“部、塔、臺、撲”,跟“省、市、鎮、村”對應起來,進行理解的。但後來隨著對大巴人歷史、人文深入瞭解後,他也就不再劃等號,死套概念了。

 撲跟臺的首領,一般稱為頭領、頭目、頭頭等。塔的首領,會被叫為族長,而部的首領則是王。

 當然口頭上,沒什麼文化的大巴人也是隨便亂叫,根本沒有講究……比如從臺出來的戰士,只知道“最高領導人”叫頭兒,結果就是見到牧剌漢,他們也只會叫牧剌漢頭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