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筆梨 作品

第360章 潛在的危機(二)

  對此,沙立曾在1959年慶賀國王壽辰的講話中指出:“現在國際國內都已明確意識到,陛下在國家事務中遵從國君十德,成為國家的最高領導者。陛下高瞻遠矚,並且誠心關切國家發展。革命體制成立經年,通過革命之新模式和新計劃,陛下的雄才與勤政之名已得到彰顯。陛下勉勵微臣與同僚為國家之發展和人民之幸福而忠於職守。陛下的所有想法都具有重要的建設性意義,併為官府提供了持久的激勵。恭請陛下寬恕微臣的冒昧,以誠心表達臣等心中對您的仁慈與意志的理解與欽佩。陛下擁有令萬民景仰之德行。陛下深入鄉村視察之舉,使萬民歸心。無論種族與信仰,萬民皆順陛下之意而喜樂,思想多元與國家分化之困擾得以緩和。除陛下外,無人有此大德。陛下之行止深合先工朱拉隆功之道。民心可知,陛下深受萬民愛戴,必將名垂青史。對陸下的愛戴與崇敬並不限於國內。外邦友人亦仰慕陛下之德行。外邦使節有幸覲見陛下者,皆宜揚陛下之名。如今已是四海盡知暹羅有幸得一明君。據此,微臣斷言,來年陛下之國事訪問,必將有益於暹羅及對外關係。”這也意味著,由於沙立的正治立場,從而為日後拉瑪九世逐步積累“法王權威”創造了條件。

  出國訪問是拉瑪九世參與國家事務的最初嘗試。沙立缺乏海外留學經歷,而且出身行伍,因此不僅外語水平不高,而且在外交的禮儀風度方面也頗有欠缺,常被視為“野蠻”的軍閥。相比之下,拉瑪九世出生於黴國,早年在瑞士求學,精通多國語言,熟悉外交禮儀,並且在文化和藝術方面擁有深厚素養、這就使得拉瑪九世成為暹羅外交形象的最佳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