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風 作品

第 104 章 104(二更)

 李清月幾乎是在聞聲之時便已拍案而起。

 那信使話中,最令人振奮的“任存山大捷”五個字讓她聽得最是清楚!

 好啊,劉仁軌和卓雲果然都沒有辜負她的期待。

 這條消息的到來,意味著她對百濟叛軍的算計已成功走出了最關鍵的兩步。

 而任存山的戰果比起泗沘城的守衛戰來說,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鬼室福信、沙叱相如,還有那道琛和尚,沒有一個被漏掉的。其中和百濟皇室相關的鬼室福信還直接被誅殺在當場——

 果然是大捷之相!

 她原本還有幾分擔憂的想法,都在聽到這句興沖沖的報喜之時煙消雲散。

 在這份戰果達成之後,如果說百濟反叛軍的勢力還剩下什麼人的話,也就只有那還在倭國境內的百濟王子扶余豐了。

 可他要歸國,起碼也是幾個月之後的事情了,而在此之前,李清月必定會和劉仁軌劉仁願一併,將百濟境內的隱患給徹底消除。

 所以此人絕不會是問題的關鍵。

 李清月便只是朝著那報信之人追問道:“我方損失人手如何?老師和卓雲都沒事吧?還有老師預計何時啟程回返泗沘城?”

 信使認真答道:“因為我方進攻任存山是在雨天,交戰多有不易,加上山中百濟士卒不少,還是有五百多人的傷亡,好在基本都是傷者。”

 “在我啟程之前,長史已收到了公主讓他不必回援的消息,便沒急著返程,而是用任存山中物資為這些士卒治傷,應該還能保住不少人的性命。”

 “那位百濟國中的道琛和尚倒是通曉醫術,長史有意請他來為我等軍中醫治,可是這人……”

 “他犟脾氣不肯投降?”李清月發問。

 信使點了點頭。“確實如此。他說既然已經被唐軍俘獲,唯死而已,何必還指望他為唐軍治傷。但是長史說,允許他為一個唐軍治療後,再為一個百濟傷者治療,反正唐軍行將遠征高麗,還缺人手,不會對這些百濟叛軍動手,留著他們的命更有用。”

 “可他們若是現在就死了,那麼也就沒有往後可言了。是生是死,全看道琛和他手下那些僧人的選擇。”

 要這麼說的話,那道琛估計還是好好配合的可能性更大。

 就算佛教講究來生,也不是放任百濟將士死去的理由。

 李清月嘀咕道:“老師這話說得倒不太像是他的作風,當然也不像是我的作風。要是我的話,必定還補一句,這些百濟士卒死了就死了,反正到時候讓道琛他們為其做一場法事,照樣能夠展現唐軍的仁慈。”

 所以是道琛要更在意這些人能否活命,而不是劉仁軌求著他做事。這個關係得說清楚。

 正好再打擊一下百濟的戰敗者以便讓他們聽話,沒毛病。

 只是她剛說到這裡,忽然發覺這個信使的臉色有點微妙。

 她遲疑了一瞬,問道:“老師也是這麼說的?”

 見

 信使點頭,李清月無語凝噎。

 完了呀!

 她好好一個耿直頭鐵的老師,就這麼被帶壞了。

 但想想這年頭可能還是這樣心黑一點更容易生存,劉仁軌能上戰場能打勝仗,本也不是個不能變通的死板之人,其實這樣也挺好。

 “算了,你繼續說吧。”

 信使回憶了一下公主剛才問出來的三個問題,繼續答道:“劉長史和阿史那將軍都沒受傷,這兩人還都殺敵不少。尤其是劉長史的表現,真是讓人一點都沒想到。”

 老邁文官雨夜殺敵,真是好生震撼。

 不過在航船上閒聊的時候,他好像隱約聽到一點傳聞,說是安定公主和劉仁軌習練武藝,是在剛結成師徒的時候就給對方提出的要求,如今看起來,那還怪有先見之明的呢。

 也完全讓人可以理解,為何他們兩個會變成師徒。

 李清月敏銳地意識到了他話中的一個用詞,“你剛才說……阿史那將軍?”

 卓雲是被她指派到劉仁軌這一路參戰的不錯,但她只能算是公主的護衛,卻不是個真正具有指揮權力的將軍。

 可她聽著信使對卓雲的稱呼,卻說得很是順口。

 李清月對此自然喜聞樂見,只是得問問其中的情況。

 便聽那信使以興奮的語氣說道:“您不知道,上山討賊的兄弟們在聽聞那鬼室福信逃走的時候,都怕這戰功要少一半。若是讓他聚集起一幫人手,還不知道要不要再打第二場,又能不能有這樣天賜良機,個個都鬱悶得很。”

 “所以阿史那將軍拎著鬼室福信的腦袋回來的時候,營中別提有多歡騰了。”

 李清月垂眸一笑。

 難怪,辦成了這件收尾大事,在這些行事質樸的府兵眼中,她和救命之人也沒什麼區別。

 畢竟,若是再來一場這樣的戰事,他們極有可能會死於其中。

 信使也旋即說道,他們登上任存山用於備戰的時間並不太多,能讓卓雲用於選擇截斷後路的時間自然也不多。

 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早年間劉仁軌在教授李清月的時候,就多有關注到山川地理之事,卓雲在旁學習了不少東西,又或者是因為她已按照自己的直覺做出了最合適的推斷,這才讓她成功在幾條下山路徑中選擇對了攔截的那一條。

 不過她也沒光死守一路,只是其餘幾條的埋伏,大概也只夠尾隨在後面,而後報信給她,進而繼續追蹤了。

 事態發展能順遂到這個地步,卓雲自己也有點意外。

 只能說,鬼室福信是氣數已盡啊。

 “劉長史的意思是,他會在三日內先將任存山周遭的局面平定下來,而後回返泗沘城,向公主您做個交代,同時將沙叱相如等人帶到此地,與黑齒常之一併關押。”

 “至於阿史那將軍,劉長史說,既然她目前已在營中有了些聲望,不如繼續負責調度軍隊,辦完山中殘兵追捕之事,再整頓人馬,收繳任存山大寨中物資,一併北上。”

 李清月臉上沒露出什麼異樣的神情,心中卻忽有幾分明悟。

 劉仁軌此舉,無疑是在為卓雲繼續樹立威信。

 他或許還不知道公主為何非要給卓雲以出頭的機會,但唐軍剛有大勝,他們人也都在境外,在些許小事上逾越,並不會有人從中計較。

 他也清楚,公主在此戰中立下的戰功,未必能按照尋常將領立功來獎賞,所以不如嘗試一些迂迴的路子。

 這或許也是,老師對自己的回饋吧。

 李清月想到這裡,語氣已又溫和了些,轉而對著信使說道:“一會兒你將任存山那頭的作戰情況再仔細說一次,回信給那頭的事情我會換個人來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