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9 章 189

 但都要到年底了,信總得送回來一封吧!

 再不送點消息回長安,等她真班師回來了,非得將人打一頓讓她長長記性!

 她這麼想著,也將這句半是威脅半是擔心的話給說了出來。

 桑寧將這話聽在耳中,並未在面上表現出來,卻在手捧公文步出此間的時候低聲自

語:“……這好像已經是皇后陛下這個月說的第二次了。”

 人人都道皇后能登臨朝堂,與天子同行,乃是這天下間少見的奇才,在自後宮步入前朝的創舉之中,非但沒有任何一點落人話柄的錯誤決斷,反而在這二個月中越走越穩。

 對於唐宮之中窺見一條新路的宮人來說,皇后陛下更已隱隱取代了皇帝陛下在她們心中的遮天形象。

 可又有多少人記得,這諸多繁雜的政務本就勞心傷神,她還需在關照陛下之餘,操心於子女之事,並不是一個鐵人。

 也不知道安定公主到底幾時回來……

 “你也別多想了,咱們又沒法改變外頭的戰局,”一個剛來含涼殿不久的宮人小聲插話道,“安定公主能受封行軍大總管,向陛下請纓秘密出征,自發兵兩月之後才對外宣告,必定是有極大的把握才敢這麼做的。”

 她摟緊了手中的文書,目光中有一點被廊下日光投落的閃光,“咱們還是先能多學一些是一些吧,再多的……估計就是等公主凱旋的時候幫忙遞個戒尺,免得皇后陛下不慎絆倒了。”

 桑寧:“……”

 她忽然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宮中待久了,年紀也慢慢變大了,所以有點和潮流脫節,要不然她為什麼會聽到這新抵含涼殿辦事的宮女比她還敢想得多!

 但這話,又何嘗不是在希望公主平安歸來呢。

 她遲疑了一瞬,接道:“要不還是拿個軟尺吧。”

 安定公主好歹是她從小看著長大的呢。

 她話音剛落,忽聽前院傳來了一陣喧譁之聲。

 她連忙扭頭髮問:“那頭怎麼回事?不知道皇后需要安靜嗎!”

 回應她這句話的,是奉宸衛行動之間甲冑振動的聲響,以及對方走動之間踩踏在地面上的疾步震響。

 來人跑動的腳步顯然不慢,在她問出那話後沒多久就已穿過了前庭抵達了此地。

 見到桑寧朝著他所在的方向看來,似有阻攔之

 意,這手持羽檄竹筒的侍從連忙朗聲答道:“西域捷報!監門衛將軍令我速送來皇后陛下面前。”

 桑寧目光一亮。“跟我進來。”

 這份軍報本當先送抵陛下的面前,或是送去東臺校閱,視情況緊急決定是否要送抵禦前。

 但因安定公主出征的緣故,皇后另有聖諭,將軍情直接送來,便成了今日的這出報信。

 當這標示著軍情要害的翎羽被武媚娘順手撥開,抽出了竹筒之中的軍報急信之時,她有一瞬間的動作停滯,像是想到,此前的軍報最多也只是由她將報信人帶到陛下的面前,讓兩人一併獲知,然在身旁眾人來得及發覺這片刻停頓前,她就已順勢展開了這封信,將這其中的消息快速瀏覽了個遍。

 她有什麼可猶豫的呢,直接看就是了。

 桑寧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在皇后的臉上,那雙此前還寫著擔憂記掛之色的眼睛裡,隨著一行行軍報跳入其中,已徹底為喜色所佔據,就連她在翻閱各方朝集使文書之時過於不動聲色的唇角,也慢慢上揚到了笑意極盛的模樣。

 “……是,安定公主的戰報?”

 不是安定公主送回的消息,皇后絕不可能有這樣大的反應。

 顯然還不是等閒的喜訊!

 饒是桑寧並未看到那信中的字句,也能猜到這一點。

 這消息來得可當真及時。送信之人只說西域,她竟險些忘了,非要算起來的話,吐蕃所在之地對於大唐來說當然也能叫做西域。

 武媚孃的目光在落款的甘松道行軍大總管李清月的那一行上停留了一陣,眼中的歡喜欣慰之色已是徹底溢於言表,“是她的消息。為我備轎,我要去見陛下!”

 含涼殿內的宮人因為皇后的這句話快速動了起來。

 不過須臾就已在院中備好了車轎。

 為了養病清修,李治此時不在更近前朝的紫宸殿內,而在太液池以北的玄武殿中。

 當皇后乘坐鸞輦抵達的時候,這封軍報之上的內容都已快在她的心中被默背完了,但面上為其中字句倍感驕傲的翻湧情緒,卻還不曾在這冬日冷風中被壓制下來。

 在她抱著手爐坐定在李治的病床跟前的時候,便還能自眉眼間看出不加掩飾的喜色,就連面色也比平日裡紅潤得多。

 只可惜對李治來說要看清這一點還是有些艱難。

 不過要武媚娘說的話,他這疾病的加重,大概不是外頭傳言的被兒子氣的,而是因為,隨著上官儀與薛元超等人的身亡,他又有些想起對方早年間和他的交情了。

 他既覺懷念,又覺這其中已滿是物是人非、人心不古,更時常想起他父親早年間對他傳授的為君之道,便多少有些心神不定。

 但他還未病到此前那等頭疼欲裂,連朝會都需要暫緩或者由皇后代行的地步,也便能聽得明白這份奏報到他面前的軍情。

 “是捷報?”李治支撐起了身子,朝著皇后看去。

 武媚娘答道:“自然是捷報!你的將軍們怎麼



 讓你失望。”

 這份軍報被隨即塞在了他的手中。

 奈何在他此時恢復了少許卻還是模糊的視線中,一旁的掌燈照明其實還無法讓他看清其上的每一個字。

 好在有皇后在旁的娓娓道來,將這其上的消息彙報到他耳中。

 唐軍自抵西域後便將戰線穩步推進,又有伊麗道行軍副總管阿史那卓雲與興昔亡可汗阿史那彌射自後路先取庭州,悄渡天山,截斷了叛軍後路,與蘇定方前後夾擊,擒獲了發起叛亂的朱邪葉護與熾俟葉護。

 郕國公契苾何力留守西域,鎮壓西突厥與回紇其餘各部,謹防後患,由蘇定方將那兩方叛軍首領押解到長安來。

 他在信中額外提到,據此二人聲稱,這兩方的聯手確實有吐蕃從中插手的緣故。吐蕃大相祿東讚的次子欽陵贊卓親自前來安西都護,謀劃了此次的兩方聯手,然而在西州遭到唐軍馳援後不久,此人便用前去聯絡援軍為由,消失在了此地,並未給人留下問責的把柄。

 武媚娘說到這裡停頓了一瞬,也端詳了一番李治的面色。

 但在這張病容之上很難看出,對於錯判吐蕃的野心他到底有沒有後悔的想法。

 只聽他垂眸沉聲答道:“蘇將軍果然是大唐的股肱之臣,安定所舉薦的阿史那將軍也有蕩清叛逆之勇,自還朝之後自當重賞。”

 蘇定方能平定這出叛亂讓李治並不太意外,至多就是因為他此次動兵少有損失便將叛逆拿下,多出了幾分寬慰之色。

 想想此前鄭仁泰能在己方佔優的局面下讓唐軍損失萬餘騎兵,更顯得蘇定方辦事穩重妥帖。

 只不過……若僅有這條消息的話,好像沒有這個必要皇后親自來報?

 武媚娘接道:“何止是安定所舉薦的將軍該當重賞,您更應該賞的是安定本人!”

 “她……”

 “她帶兵翻越雪山直入藏原,與東女國會盟發兵,在積石山下伏擊了吐蕃援軍。在放人報信於祿東贊後,以唐軍喬裝為吐蕃兵馬,結營於吐蕃聯軍百里外,祿東贊不敢承認吐蕃援軍覆沒,只能孤注一擲進攻吐谷渾。”

 “然而吐谷渾境內早已被她與裴行儉、弘化公主劃定了數道防線,先將祿東贊請君入甕騙入西傾山深處,又以白蘭羌報信瓦解叛軍聯盟,以薛仁貴統兵於後方發起合圍。祿東贊被迫率領殘兵逃亡,卻最終還是沒能逃出生天,被安定射殺在了吐谷渾邊界。”

 武媚娘說話間握住了李治拿著軍報的那隻手。

 在說到“射殺”二字的時候,她幾乎是下意識地收緊了自己的手,讓人足以在話音的激動之餘,在這份緊握的力道中也能察覺到她心中的不平靜。

 可在驟然聽到吐蕃兵馬戰敗,就連其中的大相祿東贊也為安定擊敗甚至擊殺的時候,李治自己心中的驚訝錯愕情緒一點也不比皇后少,以至於竟是下意識地忽略了她這個失態的舉動。

 “不止如此。”在這安靜的大殿之內,武媚娘在停頓下語氣的一剎,比起平日裡稍顯急促的呼吸也能

 清楚地被李治聽到,讓他也被感染著心潮澎湃了起來。()

 若是有人能朝著她的臉上看去的話還能更進一步地瞧見,武媚娘說話間目光愈發明亮,其中盛滿了這數月的擔憂散盡後愈發真切的喜悅。

 ?本作者千里江風提醒您《[大唐]穿成安定公主怎麼辦》第一時間在.?更新最新章節,記住[

 “安定與吐蕃做了個交易,將祿東讚的屍體交還,但前提是,要對方承認此次的戰敗,在損失了二萬多精銳士卒之餘,以禮將文成公主送還大唐。”

 “她還在信中說道,因祿東讚的敗亡,加上這送還文成一事,吐蕃權臣與王室之間的爭鬥一觸即發,尚族與論族之間遲早一戰,起碼在數年內沒有了進犯大唐的機會。就算對方還有此想法的話也無妨,文成公主在吐蕃居處二十二年,對吐蕃知之甚多,必能助她一臂之力。”

 李治正因“文成公主”四字而怔然,就聽皇后已說了下去,“陛下,大唐乃是鼎盛之國,何必要以和親公主來維繫邦交!何況自松贊干布過世後,文成公主本就再難有從中進言的機會。如今吐蕃因折戟於吐谷渾陷入內亂,與其留文成客居異鄉,遭逢危難,將她接回才更能彰顯我天.朝上國的赫赫威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