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0 章 210

 太平是真的很想到外面去看看。

 此次阿孃前往雍州救災,原本是答應了要帶上她的,結果又因災情加劇、各處都需要人手的緣故,怕她在其中缺人關照,只能將這個出長安採風的時間往後推一推。

 唉,每次看到阿姊在遠途歸來時候帶來那些新鮮玩意,聽到她說起沿途的故事,太平便覺得自己也該當親自去看一看。

 “不只是我,其實你也很想去看看的對吧?”太平朝著自己的小夥伴發問。

 上官婉兒看似文靜,但好像並未因為出身在掖庭之中,就覺得自己合該被拘束在高牆之內。

 李長儀和她朝夕相對,便沒有錯過,當她說起濮陽救災也想同往的時候,在婉兒的眼中分明也有幾分意動。

 “哎呀,鄭師都說了,將來我們要讀書行路,知行合一,如今也算是學了幾本書了,走幾步路也很應當!”

 上官婉兒都還沒有一點反駁的機會,就已被李長儀給拉上了,“走,我們去找阿姊。”

 只是當李長儀抓著路過的宮人問了問安定公主是否在宮中,朝著走馬樓方向追去的時候,卻在太液池以西見到,阿姊正同太子阿兄相對而站。

 不知是不是出於孩童的直覺,李長儀怎麼看都覺得,這個畫面說不出的怪異,並不太像是尋常的兄妹交談。她便乾脆拉著上官婉兒蹲到了道旁的灌木後頭,只從那後頭探出了個腦袋朝著那頭遠遠張望。

 “公主,你在這裡也聽不到那邊具體在說些什麼吧?”上官婉兒扭頭髮問。

 或許是因她比之太平公主更能拋開太子和安定公主之間的兄妹關係去看待眼前景象,李長儀覺得有些微妙的二人並立,在年少而敏銳的上官婉兒看來,甚至該當算是劍拔弩張才對。

 恰逢此刻御園之內落雪一片,本就喜著紅衣的安定公主和身著硃紅公服的太子,就連衣著顏色都成了最為鮮明的兩道。

 再加上安定公主的身量本就偏高,因髮髻與赤金髮冠的緣故,倒是愈發顯出了分庭抗禮之態。

 上官婉兒是如此覺得,站在李清月對面的李弘也難免有此等感覺。

 哪怕因太子身份僅在天皇天后之下,安定在與他偶遇於半道的時候,是這位身負大將軍重責的妹妹先對著他行以一禮,他也覺得面前之人給他帶來了一種莫大的壓力。

 在此前與她一道為英國公送葬的時候,分明還不是這樣的。

 彼時的李弘剛從洛陽賑災折返,聽多了洛陽百姓對於皇太子仁善的褒獎,又見安定固然大勝而歸,卻因英國公病故而興致不高,還對她多出聲安慰了兩句。

 然而剛一回到京城,便在突然之間發生了太多讓他措手不及的事情。

 先是阿孃在妹妹的支持下,於朝堂上提出削減官貸利息,讓利於災民,同時放開對貸款的獲取限制。

 後是用於接納民間諫言與監督的銅匭問世,讓直屬於天后的辦事隊伍又增添了一處匭使院,進一步增強了天后的權柄。

 而後便是安定的藉著規範民間糧種與錢財借貸、防止災情之中逃民陡生為由,直接上表請求重開黃河故道,在此地於冬日以工代賑,明年接納難民耕作,直接拿下了九河使的位置。

 這三件大事提出與敲定的速度都太快了!

 快到他這個本應當算是大唐三把手的太子在其中竟然完全沒有一點參與感,才讓人試圖爭一爭這個職位,就已眼睜睜看著他那個戰功赫赫的妹妹三言兩語之間打發掉了對方,在阿孃的支持下又在河南河北道境內拿下了一項重任,儼然是又要藉此揚名。

 還是在……民生政績之上。

 “阿兄在冬日還要前往洛陽嗎?”

 聽到李清月發問,李弘連忙收回了自己有些發散出去的思緒,“大約是要去的,原本阿耶在今年有擺駕東都的想法,減少關中的負擔,只是雪災又起,崤函道多有積雪不通,還是由我代行慰問洛陽之職。”

 “如此也好,”李清月應道,“只是這樣一來,阿兄還是該當小心身體才是。”

 “這是自然。”李弘有一瞬間在想,自己是不是過於小心眼了,要不然這句確實是在關切慰問的話,為何會被他聽出幾分陰陽怪氣的意思來。

 眼下太醫署官員已陸續尊奉天后旨意前往各州,確保凍餓而死的災民得到妥善處理,謹防產生疫病,兩京剩下的名醫並不太多,確實是別多病倒一個太子為好。

 他想了想,還是岔開了話題,“說來,我原本還以為安定自遼東折返後,還當著手於各州戍防之事,謹防各地再有動亂興起,怎麼倒是做起這九河使一職了?”

 李清月目光自李弘的面上掃過,見他被打量注視的時候頗有幾分尷尬退避之態,便知這話顯然不是等閒交談之中的詢問。

 她並未將眼神在對方身上停留多久,彷彿並未察覺到李弘此問之中的小心思,已是漫不經心地望向了太液池中同樣為雪覆蓋的江亭。

 她徐徐開口:“軍備軍糧不足,此次叛亂我能以主帥身份衝殺在前鼓動士氣,卻不能次次都這樣做。各地戍邊事宜,有列位將軍各司其職,也用不著我親自坐鎮邊陲,除非吐蕃意圖不軌率軍犯境,再行親自出徵也不遲。”

 “都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暫時不必親自督軍,還是該把其他的準備做好,不是嗎?”

 李弘應道:“這倒也是。”

 李清月繼續說道:“再者說來,誰提的主意便由誰來辦事,免得辦事不力,不知道該當將問題歸咎到誰的身上。我自知重開王莽河還需處理的問題不少,尤其是這途中還有一片鹽鹼地帶,本就不易耕作,在開河衝地之上需要多費些心思。萬一真出了什麼問題,其中一應責任由我來擔就是了,總不能麻煩旁人來替我承擔風險。”

 她說到這裡,再度轉頭朝著李弘和其身後數步位置站著的扈從看去,語氣愈發從容而辛辣:“阿兄覺得,是不是這個道理?”

 李弘目光一凝,只覺妹妹的這番話說得好生體面又犀利。

 明明她說的是她

 提出的主意並不成熟,還是由一人善始善終為好,不當麻煩他人。

 聽來卻像是在說,若是他李弘覺得此事不當由她這位安定公主來辦,為何不讓東宮賓客各抒己見,想出這個辦法,而要等她將此事在朝堂上提出後,這才後知後覺地想起來截胡,讓主持戶部的戴至德出言阻止她接手此事。

 這多不合適啊……

 這道淡漠又極有底氣的目光直刺在他的身上,一時之間,李弘除了說個“是”字,竟覺自己也沒什麼其他可說的。

 倒是李清月倏爾一笑,沖淡了此刻接連發問之中的緊繃情緒,讓李弘險些覺得,自己方才所見所聞,都不過是他的錯覺而已。

 “不過阿兄大可不必為我擔心,就算此地開道闢田失敗,也已為難民提供了個吃住之地過冬,至多就是我在開春之後需要戴罪立功重新出徵罷了,總不能真將我的官職給奪了。想來阿孃不會對此坐視不管,或許,還有阿兄也能幫忙美言兩句??_[]?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

 “安定說笑了,”李弘嘆道,“你如何需要我來美言。”

 比起他這個太子,安定公主的名望在朝野之間不知要重上多少。

 何況自安定出任熊津大都督為官以來,穩步拓張的權勢有增無減,論起政事上的魄力,更只有他在後頭效仿的份。

 何來他為安定美言的份。

 李清月挑眉:“好啊,那美言不必的話,明年的生辰禮物可不能因我治河未歸給昧下了,既然兄長要往洛陽巡視,我屆時就讓人直接往東都來取了。畢竟——”

 “該是我的東西,我可不會客氣的。”

 她伸手攏了攏身上的大氅,抬眸朝著天色看了看,“時間不早了,今日還有些事要做,為前往濮陽做些準備,想來阿兄作為東宮太子也是日理萬機,我就不多加叨擾了。”

 李弘指尖顫動了一瞬,卻終究還是沒有阻攔安定的告辭。

 或許,連他自己在潛意識裡也不太想與對方長時間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