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2 章 212

 這真是一副太讓人眼熟的畫面了。

 如果接到這個“驚喜”的人不是李清月而是劉仁軌的話,那麼這個場景的眼熟程度還會往上多翻一個檔次。

 那分明就是她當年幹出來的事情。

 但李清月自覺,自己這個叫做——受限於壽命值,也為了在大唐站穩腳跟,不得不做出這樣的冒險之舉。

 和太平這個情況還是不一樣的。

 “誰教你到這裡來的!”李清月把李長儀和上官婉兒帶到臨時營帳之中,便忍不住露出了頭疼的神情。

 她們是真正的小孩子啊,哪能隨便學她這麼胡作非為。

 但大概是因為沒有了外面的那群圍觀之人,也已正式抵達了濮陽,李長儀自覺自己的行動取得了大成功,便鼓起了勇氣湊到了李清月的面前,回話道:“我剛才不是說了嘛,我是想來這裡幫阿姊的忙。沒人教我啊……”

 想到沿途之中李旭輪怎麼說也幫了她不小的忙,李長儀怎麼想都覺得,自己有必要為他保守秘密。

 於是這最後的五個字,剛被她說出口的時候還有些心虛,等說到最後一個字的時候,就已完全變成了斬釘截鐵。

 這樣阿姊應該就瞧不出來了。

 她只是在效仿阿姊為阿孃分憂的優良傳統,能有什麼錯!

 然而下一刻她的腦袋上就多出了姐姐的手,一把揉亂了她的頭髮,“行了,你一點都不擅長說謊。”

 雖然太平肯定也想出門來玩,但李清月對這個妹妹的脾性還是能確定的。

 若沒人從旁教唆,她想不出來這個自己偷偷跟上,還能一直藏到濮陽才被發現的計劃。

 此外,婉兒脾性沉穩,若只是太平自己要偷溜出來,她也不會就這麼跟出來。畢竟若是太平出了什麼意外,還會牽扯到與她相依為命的母親身上。

 所以這其中必然有人從中介入。

 “說說看吧,”李清月饒有興致地發問,“賢兒教的還是旭輪教的?”

 李長儀嘴硬的表情都沒在臉上掛多久,就聽到李清月接著說道:“你要是不說的話,我立刻就讓人將你送回去,反正你都到濮陽了,也不算沒出來見過世面。我這邊修築河道的人手多一個少一個也沒區別,將你送回去綽綽有餘。”

 “我有多少人可用,你應該還是清楚的。”

 “阿姊你這是威脅!”太平憤憤不平。

 但一想到她能成功離宮,也是她威脅李旭輪的結果,現在真可謂是一報還一報,她又頓時啞火了。

 果然,她還是沒學到阿姊的精髓。

 得先有足夠讓人敬畏的本領,才能在百般應變之中都不落下風。

 她小聲問道:“那我若是交代了,是不是就不用被送回去了?”

 李清月好笑地看著李長儀那雙滿是期待的眼睛:“我要說不是的話,我看你不僅不好好交代共犯,下次還敢在沒人庇護的情況下,跑到更加危險的地方去。”

 現在

 總算只是到她面前來,可萬一往邊境跑,那就麻煩了。還不如讓她將自己的共犯給供出來,這一次就姑且讓她繼續留在此地算了。

 說起來,一個七歲的孩子若是長在民間,也該當知曉五穀天時、風俗民情了,不能光只會學些經文典籍。

 想到洛陽元氏對元希聲的培養路子,李清月又不免覺得,太平可不能落在對方的後頭,那麼她這次突然離家跟隨而來,或許……並不是一件壞事。

 只是,還得將小妹偷溜出門的後續麻煩給解決了才好。

 一聽姐姐這句形同默認她行徑的回應,李長儀當即沒心沒肺地將同夥給出賣了個徹底:“是三哥幫的忙。他說早年間阿姊參與熊津、高麗戰事也是偷跑出門的,我就覺得自己也能效仿一下。”

 李清月一頭黑線:“你不會還覺得,這是什麼需要發揚光大的傳統吧?”

 這話若是說到阿孃的面前,也不知道該當說,應當將其歸咎於主動給妹妹搭把手的李旭輪,還是應該將其歸咎於開了個好頭的安定公主。

 以至於當李清月從旁取過紙筆,要將太平和婉兒在她這裡的消息告知於阿孃的時候,又覺有點難以下筆。

 她想了想,乾脆將信寫出了兩份,其中一份送到外祖母那裡。

 李長儀探著腦袋往桌案上看,就見姐姐在信中,為她打著探訪外祖母的理由偷跑做了個解釋。又在後頭說道,她必定會對妹妹好好教育一番,那麼等到開春回返長安的時候,正好給外祖母看看對太平的栽培成果。就是……還請外祖母千萬幫忙在阿孃面前美言兩句,萬一阿孃生氣,還能幫忙攔上一攔。

 “外祖母會幫忙求情嗎?”李長儀眨了眨眼睛。

 李清月順手用筆端點了點她的眉心:“外祖母年紀大了,現在最想看到的就是子女有成,你雖然這次魯莽了一點,但也不失為想要上進,此次若能將所見所聞都給記下來,也算是明年給她老人家送去的禮物。”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賀蘭氏嫁給了高寶藏,姨母又在賀蘭敏之和親大食的數年後放下了心中的種種芥蒂,讓楊夫人少了不少需要操心的親戚矛盾,以至於時至今年,她雖是因年歲漸長而身體虛弱,但真要說的話,比小她十幾歲的許敬宗都要看起來健康不少。

 阿孃權勢日盛,天后之尊愈發一呼百應,說不定還能讓她老人家因為心情愉悅而延壽幾年。

 李長儀賣力地點了點頭:“我明白,我會留在這裡好好學的,到時候就將此次收穫都跟外祖母說!”

 她又見姐姐在另一封信上給阿孃寫道,旭輪既遙領單于大都護,也不該只將扈從用在送妹妹偷跑出門上。

 作為一個合格的李唐親王,天后所出的皇室貴胄,不能只寄希望於妹妹能夠追隨上姐姐的腳步,自己也得拿出點奮鬥的架勢來。

 “阿姊,我覺得……”

 “怎麼了?”李清月挑眉發問。

 李長儀收到了姐姐這道危險的目光,當即搖頭:“沒什麼沒什麼,我也覺得我們不在長安的時

 候,阿孃應該多關心三哥一點。”

 什麼?李旭輪在告訴她阿姐早年間經歷的時候,沒有敦促妹妹跟上姐姐腳步的意思?

 阿姐說有那就是有!

 總之,希望三哥自求多福!

 有三哥在前面頂著,想必等到她跟著阿姊回到長安的時候,阿孃的怒氣也已經消耗殆盡了。

 至於阿姊為何在幫忙甩鍋這件事上也如此熟練,還能找出個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來……

 李長儀覺得,這可能就是過來人的經驗吧。

 不過這句話,只要她這個聰明人自己領會到就夠了,還是不必跟阿姊說了。

 對於李長儀來說,頭一遭以這等方式出門,還得到了阿姊批准,激動的情緒早已充斥了她的胸膛。

 在次日,她便換上了一身更為方便出行且不起眼的衣服,隨同上官婉兒一併到了負責登記開鑿河道人手的地方。

 負責押送梁州那頭的糧草抵達此地的宗秦客若是算起關係來,還能被太平稱呼一句表兄,正好被李清月安排做了太平今日的嚮導。

 “我今日需要做什麼?”李長儀精神抖擻地發問。

 宗秦客滿臉堆笑,讓跟在李長儀後頭的上官婉兒總覺對方看起來有些過於諂媚了,但對方說出的話倒是在公事公辦。“安定公主的意思是,今日先請太平公主跟著體驗一番,抵達此地的流民能拿到多少東西,若想在沿河新田重獲居所,又需要完成多少距離河道的清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