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2 章





“他在我們家借住了差不多10天的時間,每天都幫我們把家裡打掃得一塵不染,然後又早出晚歸,想在京市找份安身的工作。




但那段時間京市到處都是返城找工作的知青,就連街道辦那些糊紙盒的散活,都被人搶得一乾二淨。在這種狼多肉少的情況下,他始終都沒能找到一份工作。”




而大概是因為這是個書中世界的緣故,宋蘭梅當時就發現,無論是京市,還是南邊的廣省,在改革上邁的步子,都比她前世的那個世界大了許多。




京市當時已經允許和鼓勵閒散勞動力自謀職業,通過從事個體經營,來實現個人的就業。




而南邊的羊城當時由於外資的注入,許多輕工業都得到了蓬勃發展,每天都有五湖四海的人南下羊城批發小商品,然後再帶回家鄉轉手售賣。




不少京市的個體戶,也紛紛南下羊城淘金,將羊城物美價廉的服裝、飾品等商品帶回京市售賣。




宋蘭梅當時注意到京市出現這個現象,就跟一直找不到工作的邵餘奇提了個建議,讓他如果有膽量的話,就乾脆找幾個信得過的朋友,一起去南方批發進貨,然後把東西帶回京市出售。




當時整個華國,即使是京市,也都處在經濟短缺的年代,商品極度匱乏,很多東西都需要老百姓千方百計找門路和關係才能買到。




在這種商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只要你手裡頭有貨物,那自然是不愁賣不出去。




邵餘奇當時對宋蘭梅的提議心動了,但是想要去南方批發,卻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需要手裡頭有足夠的買貨資金才行。




宋蘭梅知道邵餘奇當時身上所剩錢財不多,就借給了他一百塊錢。




邵餘奇在拿到起步資金後,就找上了和他一起下鄉到疆區的兩個知青朋友,二人一起從京市乘火車南下到羊城。




由於過去的種種特殊原因,當時很多人都很鄙夷個體戶,覺得當個體戶是件跌份的事情。




所以,在邵餘奇搭乘的那列南下火車上,前往羊城的絕大多數乘客,都是逼不得已,為了謀生,才走上了當個體戶的道路。




當然,禍福相依,如今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變成了令別人豔羨的對象。




瞭解到邵餘奇起家的緣故後,古麗妮和宋亮頓時就明白了邵餘奇剛才為何對宋蘭梅那麼尊敬的模樣了。




而同時,他們夫妻倆心中也燃起了奮鬥的激情。




邵餘奇兩年前還一貧如洗,而如今,他已經靠自食其力,在京市買下了一套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