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社桑落 作品

第68章:國造巡洋艦

  如果這座船塢完工,東南巡閱府就將擁有五座萬噸船塢,以及其中的六座120m以上的船臺。

  分別是已經完成改造的江南浦江第一船塢、正在擴建的東北旅順第一船塢、長崎立神第一船塢以及正在建造的江南崇明第二船塢和長崎第二船塢。

  前兩座暫時只能擴建到1.3萬噸左右,而後三座都能承擔對1.5萬噸的當時代頂級戰列艦的維修工作和未來的建造工作。

  不同於本國,日本的港口條件實在是優良,而長崎第二船塢是東南佔領前就開始修建的,東南將其視作軍事資源收歸國有,並繼續建造,預計明年可以完工,除此之外,整個三菱長崎造船廠均被收購,在東南巡閱府重工業司的主導下,重組為中華長崎造船廠。

  但受限於造艦人員、經驗和經費,造船廠並不能馬力全開建造大型戰艦,目前依然只有江南造船廠能夠開工主力戰艦。

  擁有強大造艦潛力的東南造船業也在不斷髮掘自己的潛力,開始嘗試仿製和設計建造優秀的國產戰艦。

  邁出第一步的是底蘊最深厚的福州船政局,船政針對海軍現有的定海級進行了一定的調整改造,對戰艦的火炮佈局和動力系統進行調整。

  這級戰艦,早在1894年中就完成了設計,並作為海軍戰時擴充案投入建造,兩艘軍艦按照新命名規則,分別被命名為“九龍江”號、“甌江”號,在1894年11月-12月,分別開工。

  九龍江級的標準排水量較定海級稍大,達到了3850噸,裝備了八座鍋爐、四座霍索恩-萊斯利複合蒸汽機兩軸推進,海試時的標準航速達到22.8節,強壓下可以達到23.92節的高速。武備上增加了兩門152mm速射炮,裝備在船體兩舷舯部的耳臺上,替換了一部分37mm速射炮,並取消了船艏撞角。

  九龍江級帶來的設計經驗不算特別大,但其建造過程則讓福州船政局熟悉了新銳防護巡洋艦的建造,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1895年12月,兩艦陸續下水,而作為這兩艘戰艦的設計師,魏瀚參與了戰艦的海試工作,同時開始準備下一級戰艦的設計。

  九龍江級的設計並不能讓魏瀚滿意,這艘軍艦在性能上出於“上中”水準,但在艦體設計上,只能處於“中中”水準,讓魏瀚略感失望。

  ……

  其實,東南作為一個立足於大陸的政權,並沒有海外的殖民地,相對於其他海上強國,巡洋艦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佔各種船型的比例,都算是很高了。

  這是因為中國有著漫長且跨度較大的海岸,需要巡防的海域遼闊,各區域間隔相距遙遠,巡洋艦的用武之地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