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問我 作品

第 57 章 輸贏

與千金樓那邊紙醉金迷不同,東市就要高雅許多,難得的夜市上居然十之五六是與筆墨書樂有關的商品。




只是這些也與擾人的庶務無關,大多有關佛、玄、道等玄妙又超然的問題。




曾有一批譬如葛老等名教就大力抨擊過“虛談廢務,浮文妨要”1,然這與當下個性解放相悖,是以他們被排擠、放逐,最後拂衣遠去,成為孤雲野鶴,又是從另一層面上融入了大流。




羅紈之和謝三郎剛下馬車,就聽見旁邊茶館有幾人在高談闊論。




什麼“生死有命,天道使然”、什麼“福禍相依,順其自然”、或是“莫強求,與天相抗焉能好下場”等等。




再仔細聽,他們原來說的是豫州馬城被屠一事。




羅紈之也略有耳聞馬城的危急,只是萬沒有想到居然比她想象中的還要慘烈。




他們還在戈陽的時候,馬城已經岌岌可危,沒想到最後還是難逃一劫。




她雖已經逃離豫州,但聽見這樣的消息還是難免心情窒悶。




“你們聽說了嗎,成海王居然主張要招兵養將與北胡開戰,他真是鹹吃蘿蔔淡操心,我們安居建康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安穩度日……”




“所以說還是常康王殿下與我們志同道合,安守祖宗基業才是重要的事,都說蕭規曹隨,這先皇定下的守業可不能被人隨意更改……”




大晉能存活至今,彼時先帝棄皇城帶領世家南逃的確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年歲大一點的人都經歷過兵荒馬亂的歲月,致使不願再面臨那種朝不保夕的困境。




在他們看裡,如今歌舞昇平,天下太平,因循守舊也不全是壞事。




他們從北胡兵亂說到兩位王爺。




常康王在他們心中還要勝過成海王一籌。




想到成海王,羅紈之就不免想起齊嫻。




齊嫻如今困在建康,齊赫也不知道處境如何。




“北地如此混亂,齊赫也不知道怎麼樣了。”




“齊赫?”謝昀沒想到羅紈之還會想起他,頓了片刻才道:“他們也折損不少人馬,但大體無事,已經往荊州避走了。”




荊州現在是謝昀所轄,這麼說齊赫能逃到荊州應該是安全。




“走吧。”謝昀不想她繼續提齊赫,主動開了口。




那些事離他們太遠,羅紈之即便惆悵也無能為力,她“嗯”了聲,緊跟三郎漫步閒逛。




在建康礙於謝家的名聲威望,不似在戈陽城那般瘋狂,諸人看見謝三郎來了,既不敢高聲喧譁也不敢肆意接近。




而謝三郎對他們視若無睹,習以為常。




羅紈之起初還有些拘謹,但見確實無人打擾便放下了心,落後幾步距離跟在謝三郎身後四處張望。




東市比西市整潔規範。




沿著淮陽河的列鋪有的掛上了精美的燈籠,或插上時令的鮮花,引起人們駐足欣賞。




羅紈之還遠遠看




見了自己新開的煙火鋪。




因為在節日,所以生意還不錯,好些孩童看見門口燃放的小煙花就挪不動,非央求著長輩要買。




謝昀留意到她的緩慢,特意停下等她,關切道:“為何行得這樣慢。”




話一頓,又盯著她的腳:“是腳疼嗎?”




“……”羅紈之好不容易壓下去的血色又湧了上來,緊巴巴道:“不是。”




她是覺得若和謝三郎走得太近,太過惹眼。




而且只有夫婦才能並肩同行。




“若是不舒服,我們可以先坐一會。”謝昀這會反思起自己之前失控的行為,很認真解釋:“我從前沒有做過這樣的事,不知輕重,或許弄傷你了。”




羅紈之垂覆眼睫,兩頰生紅,極力否認自己腳因為他受到“折磨”。




謝昀還是決定去旁邊的茶館小坐。




今日茶館人滿為患,面對如此貴客,卻沒有空置的雅間,堂倌緊張地冒出一頭熱汗,左右為難。




謝昀指了窗邊剛空置出來位置,平易近人道:“那處即可。”




兩人剛坐下不久,謝昀就被剛下樓的某位世家郎君瞧見了,連忙招呼要他去自己的雅間,羅紈之正好不想面對時刻關心她腳的謝三郎,將他推出去應酬。




自己品茶吃糕點更悠哉。




羅紈之往桌子下看了看自己的腳,又尷尬地縮了起來。




為什麼要她踩在那處。




那樣踩著會舒服嗎?




多奇怪啊。




三郎是不是有病?




羅紈之撐著腮胡思亂想,眼睛往窗外隨意看,忽見到有一家畫鋪。




掛在門口的畫軸上畫得並不是花草景物或是美人像,而是山川輿圖。




她扭頭問旁邊謝三郎留下的侍衛道:“郎君在上面有事,我能自己去逛嗎?”




侍衛點頭,“羅娘子自便,我們跟在遠處。”




他們留下一人上去告知謝三郎,其餘三個隨羅紈之往外。




要想去對面的畫鋪,從茶館往前要走兩個路口才有連接的拱橋。




朦朧的樹燈籠下有年輕的郎君女郎,也有帶著一家老小的郎主,他們提著精緻的花燈,或手上搖著小煙花,享受當下的溫馨與美好。




與北地的動亂與貧窮截然不同。




但說南方的晉人只想安於與家人親朋的平和安寧之中,有錯嗎?




也無錯,只是一種自私且逃避的凡人俗心。




就像是羅紈之,她沒有改變整個世局的野心,所求不過是自己與所愛之人能夠幸福自由。




“小畜生偷了爺的東西還敢跑?!”一個清脆的巴掌突兀地響在大街上。




“我沒偷,這就是我的東西!”




“你們這些賤民能用的上這好的玉?”




一個卷軸滴溜溜滾到腳邊,羅紈之彎腰拾起,抬眸望向前方。




著華服的青年郎君當街揪住一名小兒的手臂,另一隻手捏著一枚玉佩向周圍




展示,“這麼潤澤的玉佩是他們能擁有的嗎?”




那玉呈湖綠色,油潤光澤,應是珍品。




再見他手裡提的、腳邊圍的幾個孩童,身上皆穿著最普通的淺褐布衣,一看就是窮人家的孩子。




而窮人、賤民,不配擁有好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