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245章 蘇軾回京

 第245章 蘇軾回京

 給劉家送了禮,接下來幾天李安也就沒什麼事了。

 轉眼間就到了除夕之日。

 算起來這是他來到汴京單獨過的第一個年。

 往年他都是在劉家那邊過的,這次劉學文夫婦也邀請了,不過卻被李安給拒絕了。

 汴京本就繁華,過年也就比平常稍微熱鬧一點。

 事實上,古代最熱鬧的節日並不是春節,而是上元節,也就是後世的元宵節。

 在唐朝時期,作為首都的長安,實行著嚴格的宵禁制度,即便是過年都不會解除。

 反倒是上元節的時候會暫時解除宵禁制度。

 由此就能看出,上元節更受古人重視。

 這個年也不是李安一個人過的,過年前兩天,他就讓劉和那邊把茶樓關了,住到了他這裡,表兄弟兩人一起過了個年。

 因此大多官員都是隻有官沒有職。

 這天李安正在家裡看書,海棠過來稟報,蘇軾來了,正在前廳等候。

 即便大宋部門臃腫,依舊用不了這麼多官。

 “子瞻兄,你怎麼突然回汴京了?”李安問出了心裡的疑惑。

 制試李安還是知道的,大宋重文輕武,每次科舉錄取的人數都不少,因此儲備官員非常多。

 後來限制逐漸增多,自薦改為要公卿推薦,參與的人也必須是有進士功名的。

 而官員內部升遷,除了吏部考評外,其實還有一些別的途徑。

 年後李安去劉家和盛家分別拜了個年,就窩在家裡看看書。

 不過他也顧不上多想,匆匆往前廳而去。

 李安一愣,蘇軾不是去福昌縣當主簿去了麼,怎麼會突然來汴京?

 制科非常選,得皇帝下詔才舉行。具體科目和舉罷時間均不固定,屢有變動。

 “別提了,那福昌縣令是個糊塗官,但凡有個什麼案子,隨意調查一下,直接屈打成招,就草草了事,我有些看不慣。”蘇軾說道。

 李安一怔,疑惑道:“就算你和縣令不對付,他也沒權利解你職吧?”

 像什麼制試考試,學士院考試,都是其中之一。

 應試人的資格,最開始並無限制,現任官員和一般士人均可應考,並準自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