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246章 海家

 第246章 海家 

 “那好吧,到時候我就跟子瞻兄去見識一下。” 

 蘇軾都這麼說了,李安要是再拒絕,就有些不識好歹了。 

 不過李安只准備去湊個熱鬧,並沒有打算藉此揚名。 

 “對了,明天我準備去給海學士拜個年,你隨我一起去吧。”蘇軾說道。 

 “我去方便麼?” 

 李安知道蘇軾帶他去海家,是想把他引薦給海文仁。 

 前文說過,宋朝世家雖然已經沒落消失,但是以師生關係構建的利益團體,其實並不比世家差多少。 

 因此宋朝文官給人一種感覺,很喜歡舉薦提拔人才。 

 雖然大多數人舉薦提拔,都是有自己私心的。 

 卻還是有一些人是大公無私的。 

 畢竟大宋什麼都不多,就是官多。 

 正常來說,可能要等許久才能獲得官職。 

 海文仁在士林中聲望高,他誇蘇軾文章寫的好,自然有很多人慕名觀看。 

 李安雖然不看重名聲,但是得到海文仁的誇讚和認可,可不僅僅是名聲那麼簡單。 

 這一點,海文仁都做不到,畢竟他是翰林學士,清貴是清貴,卻沒有實權。 

 除此外還有很多隱形好處,這也是李安上次拒絕蘇軾,後來得知蘇軾要把他引薦給海文仁後,覺得後悔的原因。 

 只要是才學能夠得到他認可,他都會不遺餘力的誇讚,幫其揚名。 

 古人其實很喜歡上行下效,三蘇以前沒有絲毫名聲,就算再有才,文章寫的再好,又有幾個知道。 

 加上他是翰林學士,官家有什麼拿不定主意的事,也會找他商議,時常能夠見到官家。 

 “海學士怎麼會看過?”李安驚訝道。 

 古代的丁憂制度,讓官員不厭其煩,為了自己的前途,不管孝順不孝順的,他們恨不得父母能長命百歲。 

 不過他卻可以在官家面前提一下,說蘇家兄弟孝期滿了。 

 “哈哈,你放心吧。以前我就跟海學士提過你,他對你很是欣賞。上次你縣試時的文章中的興農久策,可是讚不絕口。”蘇軾笑道。 

 不然一旦父母去世,丁憂回家守孝,等孝期結束,官位就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