滎開 作品

第248章 變法的本質

 第248章 變法的本質 

 海文仁聞言更加失望了。 

 新政推行不過兩年就失敗了,要是從提出時間開始算,加上前期準備,滿打滿算也不超過五年。 

 新政實行太過倉促,他自然知道。 

 李安也察覺到了海文仁的失望之色,解釋道:“海學士,我說的著急,不是指的實行過於倉促。當然了,實行倉促也是存在的。但是即便準備充分,最終還是會失敗的。” 

 若是別的革新派聽到李安這麼說,肯定會十分不快。 

 因為新政是他們的理想抱負,李安的話就差沒說新政是不可能成功的。 

 但是海文仁沒有,他這些年一直在思考新政失敗的原因,也做過各種假設,自然知道李安說的是實情。 

 海文仁面露沉思,許久開口道:“你繼續說。” 

 “民間有句俗話說的好,貪多嚼不爛。範大相公改革的出發點,包括需要革新的方向都是沒錯的,但是想一次性將大宋所有積弊都解決,太難了。”李安說道。 

 按道理以范仲淹他們的才智不可能想不到這點才是。 

 李安覺得有一種可能更大,畢竟新政實行了兩年就被叫停了,實在太快了。 

 李安直接把自己心中所想都說了出來。 

 而權貴富戶直接或者間接的掌控權柄,而他們又是既得利益者,自然不願意把到嘴的餅分出去。 

 在我看來,改革就是分餅,天下財富資源就好像一張大餅。 

 而改革變法,就是要把權貴的財富切走一塊,分給朝廷和百姓。 

 說白了,就是過於理想化了。 

 天下權貴吃的多了,朝廷和百姓吃的就少,所以弊端叢生,國家積弱,百姓窮困。 

 李安也想過這個問題,後來想到了兩個可能。 

 要想變法,就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不然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一個可能是所處的高度不一樣,參與改革的都是朝堂重臣,覺得有官家支持,只需要一封詔令就可以了。 

 但是正如李安所說,太貪了。 

 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若是真能把這些解決,確實能把大宋的積弊全部解決。 

 “變法本質不是清除積弊,讓大宋更加強盛麼?”海文仁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