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練琴佐老師 作品

第二章 指揮人才培養策略方案

海城交響廣播樂團的演出頁面出現在兩人面前。

李教授往後退了兩步,坐到了桌子上後,對著陳秋點頭道:“你自己點開始。”

“好的。”

陳秋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後,將電腦點開播放。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被譽為貝多芬交響曲,或者所有交響曲之中的神作。

因為最後名為《歡樂頌》的合唱,因此這一首作品被命名為合唱。

可以說,貝九這種經典的作品就是一名指揮,乃至於整個樂團的試金石。

你水平高低與否,基本上就看你這些經典作品能詮釋成什麼模樣。

陳秋的注意力在樂團演出還沒有開始的時候,也就是開場前的校音就已經開始。

而等到第一顆音落下的一瞬間,他便按下了暫停,開口道。

“這個地方不對。”

“理由。”

“這個地方寫的是fp,意為fortepiano,強後突弱,終點在於這個突字,他們做的並不突然,太過於舒緩,以及強的首音並未給出強的感覺,聽上去給人一個純粹的p,弱。”

陳秋將其重新倒回5秒,重新播放了起來,又開口道。

“是管樂部分的原因,大管做的不夠,低音不夠純粹,與此同時雙簧管以及長笛給的力量太少,最終導致這個情況的出現。”

“絃樂部分做的不錯,不過第一小提第五排左數第三位的那位音沒拉對,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他全篇都降低了八分之一個半音,混雜在絃樂團之中並不明顯。”

“第四小節的f,強拍,給的效果不夠,這個地方出問題的是小號以及長號,他們需要在這個地方出來一個重音,但是並未呈現,讓音樂的力量感降低太多,特別是第三排中間的那兩位,他們的聲音沒出來,讓音樂的空間感喪失了許多細節。”

說到這個地方,陳秋鬆了一口氣。

自己的耳朵裡能聽到的感覺果然沒錯。

這些細節如果放在之前,他是絕對聽不到的,他只能聽出音樂線條上的問題。

他在樂隊裡做的,基本上也都是指揮之外的一些輔助工作。

前面用耳朵聽的細節已經基本上說的差不多,那麼現在,就是他本職工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