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練琴佐老師 作品

第121章 聽吧,這是我們的音樂!

 藍色的多瑙河,這一首作品基本上已經可以當成是新年音樂會的難忘今宵。

 基本上就是每一次音樂會,其他的作品可以變化,會根據每一位指揮他的個人喜好,去搞一些偏向於個人的作品出來。

 但是不管每年怎麼變換,這一首難忘今宵……

 不對,這一首藍色的多瑙河,都是每一位指揮他必須要準備的一首作品。

 當然!

 雖然說是要準備,可是實際上並不需要過多的排練,只需要跟著維也納愛樂那邊的人過個一兩次即可,更多的是看在舞臺上的時候,指揮自己的發揮。

 畢竟這一首作品指揮可能只指揮過十來次,維也納愛樂的那群人,各種風格,各種模樣的藍色多瑙河,可能都演奏過十來次,他們演奏排練練習這一首作品的次數,基本上都是按照百來計算的。

 例如更注重整體效果呈現的,或者說更注重美感表達的,又或者是更注重邏輯的,再或者是偏向於舞蹈性配合芭蕾舞的。

 亂七八糟一大堆各種各樣完全不同的表達。

 雖然演奏的音相同,但是他們演奏的速度以及情緒,卻能有很多的區別。

 而這些區別對於維也納愛樂這種世界頂級的樂團而言,並不是什麼特別困難的事情。

 因此,這一首藍色的多瑙河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其實更為公平,也更能看出指揮的特點和他的能力。

 同樣的作品,同樣的時間,同樣的樂團,唯一不同的就是指揮。

 誰演奏的不好,誰就出洋相了。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首所有人都知曉的作品,每年都需要去演奏的作品,藍色多瑙河誕生了很多很多優秀的詮釋版本出來。

 陳秋當時在準備這一套作品的時候,就聽過了很多很多人的演奏方法。

 他也同樣在思考一個問題。

 如果自己能夠成為維也納愛樂新年音樂會的指揮,那麼自己會使用一個什麼樣的方法去詮釋呢?

 以及為什麼自己要這麼做。

 陳秋一個人思考了好久,一直都沒有做出最終的決定。

 不過看著他手下的學生樂團,海音和聲交響樂團,他逐漸想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一個指揮的能力以及作品的演奏其實並不只是看指揮本身,其實同樣的還會看很多很多其他的細節。

 比如樂團他們對於音樂的理解。

 指揮最為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自己的思考和樂團的能力融合在一起,構建出一個最適合他,同樣也最為適合樂團的方式,去進行演奏。

 而並不僅僅只是指揮一個人做好就可以的。

 因此,陳秋將自己的視線看向樂團,對著他們微笑著點了點頭,伸出手小提琴,但是他的視線卻是放在圓號之上。

 在所有人共同的注視之下,陳秋的手抬起,以一個細不可聞的微弱顫抖,將音樂拉出。

 嗡……

 小提琴顫抖,秦弦帶領著手下的小提琴,在以一個格外輕柔的姿態,演奏著震音。

 聲音並不大,更多的是一個鋪墊的作品。

 因為在小提琴之後,圓號那獨一無二,帶有濃郁低沉氣息的聲音,從音樂之中緩緩走出,站在所有人的面前。

 平緩,安穩。

 就如同湖水長流,波瀾不驚。

 這,便是作品的動機。

 小提琴就如同那春風,吹皺一湖春水,至於那圓號,便那靜靜流淌的藍色多瑙河。

 不僅如此,它也象徵著黎明。

 夜晚已經結束,接下來便是黎明的到來。

 陳秋的視線與管樂那邊的人相互接觸,伸出手給予他們提示。

 他就那麼輕微的顫抖,樂團內的眾人就不知道為何,能夠很清晰地感知到陳秋所想要的力度,以及演奏的方向。

 這個力度,這個方向?

 雖然感覺上像是陳秋在指引,但是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深處卻有一種感覺。

 那就是自己必須要這樣去演奏。

 只有這樣的演奏,才是最適合自己的,最適合樂團的,

 因此,他們便沒有任何猶豫,跟隨著陳秋的指引,演奏著屬於陳秋,以及他們的聲音。

 而伴隨著他們聲音共同響起的,還有其他的樂器。

 靈動,飄逸。

 作為圓舞曲三拍子所獨有的那種舞蹈感,從音樂之中如同煙花一般,突然散開,在空氣之中瀰漫。

 陳秋手中的指揮棒,輕鬆地揮動著節拍。

 將那輕柔的圓舞曲之中的動力,激發的更為絢爛。

 明明只是一場簡單的音樂會,但是不知道為何,在場的很多人的眼前,都似乎能夠想到一位身穿白色長裙的芭蕾舞者。

 或許是因為……這樣的演奏如果不配上芭蕾舞,就會顯得太過於單調?

 陳秋聽著耳邊在他手中指揮棒之下被徹底激發的音樂,他的思緒也不由得飄散出來。

 他感覺……

 或許,自己當時跟著艾鼓的話走,去找一下海城舞蹈學院的學生,問他們借幾位舞蹈的過來,說不定會更好一點?

 不過想了想,陳秋就笑著將自己的想法給抹去了。

 雖然說他可以向海城舞蹈學院那邊的人借芭蕾舞者,但是他不懂芭蕾舞。

 如果他想要讓芭蕾舞完全配合上他的樂團的話,那麼他就需要去對芭蕾舞進行指導,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