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練琴佐老師 作品

第172章 以【和聲】之名!

 從一開始的時候,陳秋以及他手下的人,就不是以一個學生樂團的身份去要求自己。

 他們並不會如同很多普通的學生樂團那樣,在排練的時間一點一點地磨著音樂上的內容,去調整,去整理單獨樂器上的錯誤,陪著他們在排練的時候練習個人單獨的項目,將所有的時間都放在那些無關緊要的方面上。

 如果他們這麼做,他們根本不會能有現在這樣的水平。

 在他們第一次開始排練的時候,陳秋就在若有若無地用職業樂團的身份去要求他們。

 在每一次排練開始之前,他們必須將他們自己的內容給練好,讓和自己的聲部配合好,甚至能夠不通過陳秋,進行簡單的排練。

 也就是所謂的自動駕駛。

 而陳秋過來後,他將會首先對大方向進行調整,然後是細節上的處理。

 只有所有音全部都正確的情況下,才能討論所謂的細節處理,音樂表達上的內容。

 這個是陳秋他一直帶著樂團所貫徹的理論。

 這也是他們和其他很多學生樂團分離開的主要原因。

 可能一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只是很簡單地跟著陳秋學習,排練,什麼都沒有想,就是當成一次普通的作業去那麼做。

 但是在秦弦,艾鼓兩人的帶動下,二團便開始有了一點點職業化的跡象。

 他們也開始跟著秦弦艾鼓兩人學習,儘可能地去讓自己更為成熟一些。

 沒有任何人會想著自己在拖樂團的後腿。

 等到了一團二團合併後,趙錫等強者的加入,以及一些不太適合環境的演奏者離去後,樂團之中的職業化氣氛便越來越重。

 在場的幾乎所有人,都是將音樂當成職業去做。

 在他們從陳秋手中拿到那個略微有些暗淡,但是依舊充斥著榮譽感的和聲交響樂團勳章之後,他們對於自己的要求就更高了。

 他們是和聲交響樂團之中的一員。

 他們是海音·和聲交響樂團的演奏者!

 他們並不只是一位普通的學生,一位在學校裡練習混日子,一事無成的普通學生。

 他們在跟隨著陳秋的步伐,將他們的樂團打造成了海城這邊前八的交響樂團。

 以一個學生樂團的身份,進入前八!

 在無數三四十歲,乃至於五六十歲的職業樂手,樂團首席,樂團經理要麼是國內外享有聲譽,要麼是從各個大賽下來拿下獎項的大佬,整個樂團所有人都合作過十年起步的樂團中,拿下前八位置。

 這足以說明他們所進行的努力。

 雖然第七距離他們的距離略微有些遙遠,但是他們相信只要跟著陳秋,遲早有一天他們能走到海城前三的位置!

 以和聲】之名!

 轟!

 音樂聲在轟鳴。

 陳秋手中的動作越來越大。

 他如同海神一般揮動著手中的指揮棒,控制著那音樂洪流一波接著一波地向著舞臺下衝擊。

 音樂的動機在分解,在重現,在轉變。

 以各種各樣不同的形式以及身份表達。

 轟鳴的高潮與過渡的低谷,兩者之間巨大的對比讓音樂之間的張力控制的如同繃緊的橡皮筋一般,似乎隨時都有可能斷裂。

 而陳秋手中的指揮棒,卻極為巧妙地控制著張力的變化,讓其處於將要斷裂卻又不會斷裂的邊緣。

 如同高空行走一般,將所有人的心完全吊在空中。

 可是這份緊張並沒有影響音樂的美感。

 他就如同佐料一般加在音樂之中,將音樂本身的情緒激發的更為雄渾,更為璀璨。

 陳秋手中的指揮棒稍微一抖,視線與長笛接觸。

 長笛首席的笛聲湧起,其他管樂立刻鋪墊在音樂之下作為輔助。

 推動著音樂的情緒。

 絃樂將這動機推演。

 芮佳帶領著的絃樂低音聲部,與秦弦帶領著的絃樂高音聲部相互配合,流動,交錯。

 在舞臺最後的艾鼓激情地揮動著手中的定音鼓錘,帶領著打擊樂聲部配合著音樂的情緒推進著音樂的情緒。

 管樂絃樂相互之間穿插,音樂的美感在相互交融。

 每一個人,都在配合著其他所有人。

 每一個人,都在這片舞臺上發光!

 他們是一個個單獨的個體,詮釋著自己應該演奏部分的音樂。

 但是正是這一個個個體,將音樂之中的情緒交匯,共同匯聚成了眾人面前的這一首作品。

 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第一樂章。

 以和聲】之名!

 他們在合奏,他們在相互配合。

 和聲,並不僅僅只是指音樂術語上的和聲。

 在和聲交響樂團的英文之中,和聲同樣還有和諧的意思在其中。

 只有一個人的音樂,肯定不叫和聲。

 只有兩個人彼此對唱的音樂,也不叫和聲。

 只有所有人將心思全部齊聚在一起,每個人都散發出他們最為璀璨光芒的音樂,才能夠叫做和聲。

 音樂的情緒再度湧起。

 之前令人雞皮疙瘩湧起的主題旋律似乎又要再起。

 然而這一次,卻並沒有全部樂團轟鳴。

 而是由蘇玥帶領的單簧管,大管,長笛,將主題旋律劈開,三個聲音相互交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