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從周 作品

第75章 工具

    沒法實現真正的真空粉末冶金,但是通過碳粉補充,控制陶窯內的高還原環境,得到的鐵和高碳鋼,比史大搞出來的還要配比精準。

    沒用多久,高碳的鋼水煉出來了。

    之後便是將爐中的高還原環境通過鼓風變成氧化環境,給鋼水脫碳,得到鐵水。

    再用低碳的鐵水和高碳的鋼水混合,調整鐵水中含碳量的比例,可以得到最合用的鋼材。

    這方法宋代人已經掌握,就是灌鋼法的原理,不過灌鋼法是直接將鋼水加入鐵沙,沒有如此精細。

    最後將鋼水倒入砂模,便能夠得到鑄鐵件。

    一下午折騰,蘇油得到了一些矛頭。

    高錳鋼的好處在於,即使是鑄件,只要熱處理得當,也能具備極高硬度。

    接下來就是熱處理了,先通過正火讓鐵器變軟,易於打磨;磨好後再通過覆土淬火,得到堅硬的鋼件;再通過回火,繼續犧牲一部分硬度,降低鐵件的脆性;最後再精磨,得到寒光閃閃的幾件兵刃。

    史大將看了一整天的戲法:“厲害了我的小少爺!”

    蘇油笑道:“沒有鍛造條件,只能這樣了,還不知道要亂到什麼時候,先準備幾件防身的東西再說。今天就這樣,明天我們接著做板銼,做刀子!”

    接下來兩天,蘇油晚上練焦炭,白天拉著李拴住和小七哥圍著煉爐打轉,做出來不少東西。

    板銼只要求硬度,反而是最簡單的,高碳鋼趁著紅熱用斜刀拉出交叉細紋,淬水後便能得到。

    其餘的粗笨傢伙,諸如鐵錘,斧頭,鉗子,鑽頭,各種木工加工工具,也都被搞了出來。

    其中最精細的,是一把圓鋸的鋸盤。

    為了讓鋸盤的鋼鐵在澆鑄的時候更加均勻,蘇油將土地廟所存的蜂蠟給用光了,通過失蠟法搞了出來。

    讓史大送來幾個滾子軸承,通過軸承夾住木棒,轉動起來用刀子貼近,車出圓度極高的木軸。

    然後利用木軸,木製夾板,銷釘,圓鋸片,軸承,以及鑄鐵飛輪,加上工作臺面,導軌,木製刻度尺,一起拼裝起來,組合成了一架木工工作臺。

    利用皮帶傳送原理,將軸承連接上一個大輪,通過粗繩傳動,一個孩子上去,像蹬自行車一樣蹬動大輪,便帶動軸承上的鋸片飛快地轉動起來。

    導軌可以拆裝調整,既可以用於等距離的切割,又可以用於改出不大於鋸片半徑寬度的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