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三十九章 人員再培訓

  “一次性裁撤數百家語言學校,那麼多教師就會面臨擇業問題,我們根據這些教師的文化水平,認為應該由政府主導他們進一步加深學習,因為他們常年從事教育工作,學習能力還是比較強的,可以通過到我們本土的高等教育院校或者到歐洲德意志地區實現再教育。”

  東非為了迅速普及德語,所以對語言教師的選擇很有限,基本上以年輕人為主,很多都只接觸過非常初級的義務教育或者是黑興根王室在歐洲建設的低級教育。

  所以語言教師的年齡實際上並不算大,而且常年的教學工作,讓他們的德語天賦尤其是書寫方面很好,同時可以接觸更多的學習渠道,所以文化水平並不算太低。

  但是同樣的,常年只負責德語教育,也讓他們的文化程度非常的狹隘,主要集中在語言類和文學層面,有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感覺。

  畢竟現在東非德語已經普及了,德語教育的價值也就下降了,而他們又沒有其他工作的經驗。

  恩斯特:“語言教師雖然距離真正的教師有一定差距,但是基礎還是不錯的,他們很多都是當初在德國上學,為了普及東非德語而中斷學業的人,所以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讓他們先在本土高等院校接受短期培訓,然後再出國留學,未來在進入東非其他領域實現再就業,這樣也能對東非的高文化人才進行一個有效補充。”

  正常接受東非教育體系的人才培養週期是很漫長的,光是義務教育階段就長達十年之久,所以這些已經在東非教書多年的教師就處在很尷尬的境地。

  讓他們再長時間學習,就有些為難他們了,畢竟和普通學生相比,他們年齡太大,所以只能先塞入東非的學校土裡培訓,然後再赴歐留學。

  雖然有些倉促,但是他們的基礎可比日本,遠東帝國的留學生好的多,首先就是沒有語言障礙,其次在東非的教書經歷,讓他們的文學功底不錯,而且年齡越大,也意味著更容易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東非可不是把他們一腳踢開,而是給他們提供繼續學業的機會。

  當然,恩斯特也不可能把這些人直接拋棄掉,語言學校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對移民進行文化輿論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