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二十一章 兵部左侍郎

 但很快王驥便主動交出權力,算是完成過渡便功成身退。 

 權宜之計的事,被朱祐樘拿來當先例說,卻也還是比較有說服力的……朱祐樘這大概就在提醒在場大臣,朕沒讓秉寬直接以萊國公來當兵部尚書,都算是給你們面子了,你們再嗶嗶,信不信朕跟你們撕破臉? 

 …… 

 …… 

 朝堂上,一時陷入到僵局。 

 皇帝似在生氣,而大臣心中有所不滿,但又對皇帝所拿出的例證沒法反駁,也因為張周的軍功的確不太好駁斥,有功就是有功,皇帝不給賜爵,直接要給兵部左侍郎的職位,說不合理也不合理,說合理也沒太大毛病。 

 就是個看皇帝心情的事。 

 現在皇帝就是想力挺張周……他們有什麼辦法? 

 在場最為尷尬的,是兵部左侍郎王宗彝。 

 他從當上兵部侍郎開始,就一直活在張周和王越的陰影裡,連兵部尚書馬文升對張周和王越都沒什麼好辦法,就更別說是他了。 

 劉健走出來道:“陛下,以張周為兵部左侍郎,尚可。但他既不理部堂之事,不知以何人來理?以其兼兵部事,著手於翰林院事,為妥。” 

 意思是。 

 兵部左侍郎就兵部左侍郎吧,我們不反對了,但問題是他這個左侍郎最好就是個兼職,陛下不是說讓他繼續在翰林院當侍讀學士,給太子上課?那就以那個為他的正職。 

 朱祐樘一聽就有點上火。 

 如果是個兼職,還用他兼兵部左侍郎?西北的時候就兼上兵部尚書、左都御史了! 

 回朝給他個左侍郎,當然是讓他當正牌的。 

 侍讀學士是正職的,太常寺卿也是正職的,後軍都督府左都督同樣是正職,而且兵部左侍郎也一定是正職!朕跟你們說的,就是既要也要,否則還跟你們說什麼? 

 朱祐樘道:“劉閣老莫不是認為,他不能勝任是嗎?” 

 劉健道:“陛下,老臣不解其意,既以其為兵部左侍郎,何以不由他來打理兵部部堂事?” 

 大明的規則,各部的主要部堂事務,都是由左侍郎來負責的,尚書更多是一種統籌全局的作用,大事問尚書,小事基本由左侍郎就做主了,侍郎分左右,也是要跟個主次。 

 朱祐樘先前畢竟已經明言,不用張周來打理兵部的部堂事,所以劉健才會提出,以其為兼職。 

 朱祐樘冷冷道:“朕只是顧念他,他無法常駐於兵部公廨之內,才會將部堂事移交於他人,並不代表他不能勝此任。且以其在各邊鎮的威望,由其來協調和統籌,是為最佳人選!至於兵部左侍郎王宗彝……” 

 “臣在。”王宗彝終於走出來,感覺自己就跟透明的一樣。 

 明明職位上有個人,就生生把我給替換,是不是太不顧我面子? 

 朱祐樘道:“以你為工部左侍郎,提督易州山廠。就這樣罷!” 

 在場人面面相覷。 

 提督易州山廠,意思是負責為朝廷籌措柴炭,在嘉靖之前多是以一人兼工部尚書或工部侍郎來打理此事,相當於一個兼差,冷灶裡的殘羹剩飯,沒人願意去的……以至於到嘉靖之後,都是以工部郎中打理,後來更是以工部主事來負責,也足見這差事有多不受人待見。 

 而現在王宗彝明明是正牌的兵部左侍郎,卻直接被調去提督易州山廠,那就跟被冷落雪藏沒什麼區別。 

 皇帝大概就像是在說“冊封皇后,打入冷宮”,王宗彝的心境瞬間如跌入冰窖。 

 “兵部事,朕只是想找個有能力的來打理。因此……希望諸位卿家能理解於朕。” 

 在場大臣一聽。 

 大概皇帝是覺得把王宗彝踹下冰窖還不夠解氣,再往裡面丟幾個大冰塊,讓他快速上凍。 

 有能力的來打理,那意思是王宗彝沒能力唄? 

 王宗彝臉色青紅一片,雖然都是左侍郎,但他這個工部左侍郎才是真的兼職,提督易州山廠是不可能打理工部部堂之事的,也就是說以後他要守著那些柴炭過日子了……就算是讓我回去繼續當工部右侍郎也好啊,這怎麼還帶把人往死裡整呢? 

 …… 

 …… 

 朱祐樘態度堅決,以至於在場大臣都不知該用什麼方法去反對。 

 別說是兵部左侍郎職位上有人,就算是出缺了,也該以廷推的方式來決定下一任的人選,而皇帝此舉近乎是靠一人之力把張周推上此職位。 

 偏偏……就連劉健等內閣成員,都不好出來反對。 

 在此事上,兵部尚書馬文升更是直接開天窗,沒出來說任何一句話。 

 給人的印象是,皇帝提前已經把馬文升給搞定了,但實際情況是,皇帝提前壓根就沒跟馬文升打過任何招呼。 

 “諸位,此事便如此定下!” 

 朱祐樘態度堅定,“其實朕在秉寬回京之前,就提過,要為其安排官職,諸位當時也是沒有提出過異議的。如果僅因為朕給他兵部左侍郎的職位,就要對他有何成見的話,朕覺得,那些人是沒有顧全大局。” 

 扣帽子? 

 大臣皆都不做聲。 

 武勳那邊則在幸災樂禍。 

 讓你們文臣一個勁提醒皇帝,讓張秉寬當萊國公呢,那是你們眼瘸,沒看出來皇帝用張秉寬,就是為了針對你們文臣擅權的,我們武勳又沒招誰惹誰,之前都被你們欺壓著!皇帝怎可能把我們當假想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