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一十二章 兵行險招,勝券在握

 
“一人?”謝遷道,“你是說,三首詩是一個人所寫?那這人的才華可就非同一般了。姓甚名誰?”

 
倪嶽嘆息道:“最初說,是個名叫朱壽的少年郎所寫,年不過十歲,卻是經常出入於南京文壇的聚會之中,卻是後來又說是他人所作,如今尚無定論。不過我卻也得知個消息,說此為……程克勤的大作,也不知是否屬實。”

 
李東陽搖頭道:“這不是程克勤的文風。”

 
謝遷和倪嶽都同時打量著李東陽。

 
要說了解程敏政的,還是李東陽這樣跟程敏政相交日深的人。

 
李東陽大概也察覺到二人眼色不對,或是在懷疑他妒程敏政的才,他道:“且不說文風,就以克勤的性格,有了詩必定會早早透露與人知,何至於三首同時問世?還能被人誤會假手於他人?”

 
倪嶽點頭道:“如此說來,的確可能是他人牽強附會。”

 
謝遷笑道:“越說越不簡單啊。朱壽,十歲……有趣有趣。”

 
正說著,翰林學士王鏊走過來,給幾人施禮。

 
倪嶽等人沒有跟王鏊談及有關三首詩的事,謝遷問道:“太子還是沒有病癒嗎?秋講之後,好像都太平靜了。”

 
王鏊道:“在下也正是為此事而來,今日朝上要提請陛下,以太子的課業為重。”

 
朱厚照已經缺席了入秋之後所有的經筵日講,東宮講班也一直都處於賦閒狀態,王鏊身為掌院翰林學士,這次他就是為此事而來的。

 
……

 
……

 
朝議開始。

 
等朝堂上真開始了唇槍舌戰,什麼太子上課的,就沒人太在意了。

 
當天所議論的重點,是有關寧夏用兵的。

 
新任的兵部左侍郎楊謐道:“……寧夏久戰而不勝,將士士氣懈怠,且巡查御史已有參劾的奏疏傳回,還請陛下撤換寧夏總兵之人,由朝廷另派賢能。”

 
所針對的,就是在之前跟韃靼人幾次交兵,都有折損,且還有點像縮頭烏龜的朱鳳。

 
朱祐樘道:“寧夏戰事推進不順,為何不是連同巡撫、總兵官、鎮守中官一起撤換,而只更迭總兵一人?還是說你們認為朕對於安邊侯的調用,是任人唯親?”

 
眾大臣被皇帝如此直接的問話給鎮住了。

 
很多人在想。

 
陛下您都替我們說了,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朱知節只是看起來有本事而已,卻不過是張秉寬背後的跟屁蟲,之前全靠張周、王越和王瓊等人在提攜他,現在換個楊一清根本就帶不動這種人了。

 
“有關寧夏用兵之事,朕不想現在就做改變。”朱祐樘道。

 
楊謐仍舊不甘心,繼續道:“陛下,今年入夏之後,寧夏各處人畜、財貨、錢糧損失數字巨大,與寧夏地方將官不作為有關。若不能明正典刑,只怕遺禍甚深。還請陛下……”

 
“沒完了嗎?”

 
朱祐樘冷冷打斷楊謐的話道,“本來朕不想說,現在也不得不提一句。寧夏只要能把韃靼小王子的兵馬主力給拖住,即便是有小負,也是得當的。”

 
在場大臣一片譁然。

 
皇帝這是任人唯親到什麼地步?居然認為……小負就是勝?

 
朱祐樘自己懶得說,對一旁的蕭敬擺擺手,蕭敬這才道:“十幾日之前,奴兒干都司都指揮使、兵部郎中、提督遼北軍務總兵官、新建伯王守仁,已親率數萬騎兵進入草原,如今得悉的消息,其如今已進入到察哈爾部腹地!”

 
“啊!”

 
朝堂又一次譁然。

 
數萬騎兵……長驅直入……

 
這套路怎麼那麼像之前王守仁奇襲威寧海?只是那次王守仁才帶了不過兩千騎兵,這次居然就帶上幾萬騎兵了?

 
可問題是……遼東和遼北哪來幾萬騎兵?

 
還有,這麼大的軍事調動,朝廷上下居然提前毫不知情?

 
那調兵和糧草調度是如何完成的?

 
朱祐樘見震懾大臣的目的達到,這才接茬道:“朕之前已跟兵部、戶部商討過用兵方略,並與上聽處部分人員商討過進兵可行性,如今韃靼小王子主力在寧夏,對於察哈爾部本部之地難以兼顧。至於安邊侯在寧夏的小負,其實就是令韃靼小王子心生傲慢膨脹之心。”

 
在場大臣聽出來。

 
皇帝說跟兵部、戶部還有上聽處部分成員商討過,就是沒有跟內閣和其餘大臣商討,這意味著在這一戰中,以內閣為首的朝廷其實是被架空的。

 
連劉健和李東陽等人聽到這消息,也有點難以壓制那股略帶憤恨的壓抑之心。

 
所謂的“上聽處部分人員”,說得不就是張秉寬一個人唄?

 
朱祐樘道:“聲東擊西,韃靼小王子展開寧夏寇邊之前,於威寧海、北古口、偏關、延綏等處,都派出人馬協同防備,意圖阻礙我大明兵馬進發草原,也是為監視我大明邊關各處的一舉一動。從遼北出兵,韃靼人也是絕對想不到的……如此的方式,就是要敲山震虎,讓韃靼人從此之後不敢貿然進犯我大明邊陲。”

 
“這兩年,朕一心要備戰踏平草原之事,在這期間,朕不能讓邊關各處處處被動挨打,若只是處於守勢,則必定不能彰顯我大明新式火器之威。所以朕就是要主動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