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隻熊貓 作品

第六百七十一章 紙上得來終覺淺

在農會代表的選舉上,首先是由各種植園單獨召開農事小組會員大會,選舉小組長副組長各一人及出席農會的會員代表,推薦理、監事候選人;再舉行會員代表大會,選舉理、監事;最後成立理、監事會,由理事會三分之二以上同意,從會員代表中選舉總幹事。

根據官方條例,只有直接從事農牧業生產的人才能成為農會會員。所有成員須繳納入會費--10北海元,之後每年5元。掏不出這個錢的可以由軍管會先行墊付,等獲得收成後再行扣除。華人農民當然不想交,可問題是不交錢就進不了農會,不進農會就拿不到新作物種子,收穫後農會也不負責購銷。

為了解決農會在成立初期經費不足問題,趙新通過軍管會一次調撥五十萬北海元,在巴城成立了一家專為農會成員員服務的信用部,也就是專門為農民服務的金融部門。除了向農民提供借貸,用於購買種子、工具、化肥外,還提供了存款和代收稅費的服務。

他打算以後農會盈利擴大後,便將宗族管理、農民的文化教育福利和健康保障這些都甩到農會去,北海鎮的官方只在總督區一級的監事會層面保持存在,以對整個地區的農業作物種植方向進行指導。

趙新現在每天忙的一分鐘恨不得掰著過,再也沒時間去海邊當什麼草帽小子了。在大刀闊斧的對爪哇社會進行經濟政治經濟改革的同時,他還和鎮守膠東的孔紹安頻繁聯繫,隨時關注著膠東的土改運動。

膠東四縣從去年搞的工作隊下鄉其實是卓有成效的,各地軍管會得到了大量的一手數據,基本上掌握了各縣各鄉的土地情況,對各家農民的富裕貧困度也做了分級。然而後面就沒那麼簡單了。

孔紹安在得到數據後,一開始想的是要在十八世紀的中國來一場土改風暴,然而他很快就陷入了糾結;膠東地區雖然土地貧瘠,可因為海貿發達,文教興盛,絕大部分地主並不是什麼土豪惡霸,很多人在接觸後讓工作隊感到無從下口。

其次就是因為沒有遭受外來文明的衝擊,民眾心態也談不上渙散。這年月的膠東老百姓都挺淳樸的,談不上有多少苦大仇深。雖然鄉村十分貧困,但儒家的“忠孝仁義”依舊是人們思想的主流。再加上北海軍打仗總是攻勢凌厲,清軍一觸即潰,鄉村也沒遭受戰火荼毒。所以對他們來說,天下換個政權就是換個皇帝,而自己依舊是種地納糧。

好吧,憑藉超前的軍事裝備和技術,使得北海鎮不需要動員一支浩浩蕩蕩的百萬大軍就能打敗滿清,因此也無須通過土改風暴來獲得大批兵員去贏得軍事鬥爭的勝利。

因為有了這個本質上的不同,想通過對鄉村地主士紳的鬥爭,提升為對舊有統治階級的顛覆就不太行得通,於是地主階層也就無法成為與新政權對立的罪惡符號。孔紹安要是真想來場跟另一個時空那樣的土改鬥地主的運動,很可能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嚴重後果。

他這下麻爪了,實際情況跟自己想的不一樣,下一步該怎麼辦呢?於是在今年的7月初,也就是農曆五月中旬的時候,孔紹安跟著運送士子參加科考的船回了趟北海鎮,專程去富爾丹城找了自己的老上級陳青松請教。

陳青松這些年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了農業上,所以對傳統中國的農村經濟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要知道無論是破產的底層農民還是士紳階層,北海鎮都有人可以請教。他很早就知道孔紹安會面臨的困境,而這些也將是北海鎮入關後普遍面臨的問題。於是他抽了一個下午的時間,好好和對方談了一次。

“.小孔,你去膠東也快一年了,你能告訴我封建時代的中國經濟結構有哪些特徵麼?”

“(⊙o⊙)…”孔紹安想了一下,隨即不假思索的道:“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

“還有呢?”

“封閉、以家庭為單位,還有就是土地被地主和官僚控制。”

“嗯,你說的這些都是書本上的。”

“陳老師,我當年歷史學的少,讀的是中專.”

陳青松點了點頭,他現在統管著北海鎮上百萬人口的吃飯問題,哪會記得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