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不禁夜 作品

第一百七十五章 花之爭(十七)

    在學過“四書”後,學生馬上就要學習“五經”,排在“五經”之首的是《易經》,這是中國哲學著作中最著名,最受推崇的作品,也是外國人最難理解的著作,讓尼克感到驚奇的是,八卦圖像居然是在龜背上發現的。

    “卦象”的智慧一直是中國古代思想家們渴望得到的東西,孔子對卦象的神秘感就感覺格外驚奇,對卦象的特殊影響更是基金讚美之詞,他著書立說,把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來詮釋卦象,但也不能確保完全理解各種卦象的意義。

    中國的宇宙起源說錯綜複雜,相比起老舉人說的那些神話故事,尼克更願意求助道家學說。一個傳統的看法是,一個人活著的時候存在兩種東西,一種是代表精神之靈的魂,一種是代表軀體之靈的魄,陰陽相依方有世間萬物。人活著的時候二者和諧共存於身體裡,人死了二者就會分開,魂與陽對應,魄與陰對應。

    埃及人相信靈魂會離開身體到處遊玩,中國人也相信魂在人睡覺時離體,當然它通常會回來,但如果魂離開身體的時間延長,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異狀,並且還會生病。昏昏沉沉、發瘋、甚至死亡。

    一位荷蘭漢學家在居住過的東南社區廈門發現,人們的驚恐、焦慮和失眠是魂同身體長時間分離造成的,當孩子們表現得沒精打采、煩躁不安或是生病時稱為失魂,人們相信孩子的魂是被嚇跑的,在這種情況下只要將孩子的魂召回來,他的病就好了。

    將已從體內分離的魂再“召喚”回來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看法,這是同人死後的禮儀活動以及從病中痊癒康復的過程聯繫在一起的。

    廣東嚴格地說並不屬於戰國時期楚國範疇,生活在這裡的是“百越之族”,然而隨著與楚國人來往甚密,當地人以“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這也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清順治年間在越秀山下樹立了一個石牌坊,牌坊朝著東方,正面寫著“粵秀奇峰”,背面書“古之楚庭”。東南地區受楚文化影響很深,在當地的喪葬習俗中有“招魂”這個過程,這樣被祭奠的死者就會到自己身體埋葬處享受供奉了。

    有時他們還會請樂隊,演奏那種嘈雜的音樂,子孫後代還會在這個時候稟報一年的功過得失。

    春秋時有個著名的詩人名叫屈原,他寫了一部著作名為“離騷”,詩中出現了“魂兮歸來”這樣的句子。人們相信人會以自願或非自願的方式與軀體分離,在發生魂遊時,魂遊者的的魂有時會在回魂過程中遇到很多麻煩,或者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