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25章 內亂進階(1)

 “後者居多。”說完,智躒哈哈大笑。

 “屬下惶恐——”趙鞅一本正經的說道:“還請將軍指正。”

 “額……”智躒一時語塞,想了半天,支吾道:“公文擺放太整齊,公事處置太快,太過認真嚴謹——”說到最後,自己都忍不住笑起來。

 “多謝長官誇讚。”趙鞅仍是嚴陣以待,看得出來,他很努力的憋住不笑。

 “好了,”智躒找個地坐下來,“跟你說正經的。”

 “兄長請說。”

 “士鞅去魯國聘問,你可知?”智躒問。

 “眾人皆知。”說著,趙鞅一想,不對,如果是例行事項,何必提?他又問:“是不是出了什麼事?”

 “我輾轉聽到的消息是說,魯國對士鞅不敬,為此他勃然大怒。”智躒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

 “哦?我堂堂上軍佐聘問,魯國竟敢怠慢?”趙鞅一臉驚訝,“不用想都知道,士鞅一定懷恨在心。”

 “懷恨可能未必,只要有豐厚的禮物饋贈,管它天大的仇怨,儘可化解。”說著,智躒發出一聲冷笑。

 士鞅是士匄的兒子,士匄於公元前548年去世,之後,士鞅便襲父爵入卿。六卿中他的資歷遠不如韓起,和中行吳、魏舒接近,排名前四里他的年資最短。雖然如此,入卿也有二十六七年了。

 士鞅是出了名的貪財,眾卿皆知。當然,職權所限,他還不至於肆意妄為到無法無天的地步,但是一有機會,他就忍不住伸手去要。雖不是獅子大開口,積少成多,他家的寶貝珍奇是六卿裡最多的。

 士氏是世卿大族,先祖又是理官出身,熟讀法令,進退有禮。晉文公任國君後,士氏出了士會、士燮兩位德行才華過人的政治家,士匄雖有對欒氏黨羽株連太過的嫌疑,畢竟也沒有明目張膽貪圖小利的行徑。

 惟獨士鞅,不知是不是上輩子是窮鬼餓貨抬胎還是怎麼的,對錢財著迷到近乎發狂的程度。

 智躒和趙鞅都是年輕後生,家教頗好,沒有強行索要財物的習慣。對這個聚斂成性的上官,十足的鄙視,完全的不屑一顧。

 不過追溯過往,士鞅如此行事似乎又情有可原。

 當年因欒針被秦軍殺死,欒黶怪罪於他,他被迫出奔秦國。雖然不久便得返回絳都,怨氣未了也屬正常。可是隨後跟著妹妹捕風捉影,構陷自己的親外甥,致命欒氏一族被誅,實在太過歹毒(詳情見《趙氏連城璧》之二——月滿前川》)。

 這樣一位器量狹小、陰騭暴戾的人,做出什麼事情都合乎邏輯。哪怕出身名門,他仍熱衷佔有索取,樂此不疲,大約是天性使然。

 “這個我不懷疑。只是好奇——”趙鞅覺得十分費解,“魯國對我國六卿十分了解,士鞅不可能不包括在內,既然如此,何必得罪?豈不是勞民費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