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40章 雞父之戰(4)

 對比前三次,士鞅的表現可說是層層遞進,逐步加碼。隨著身份地位的升遷,他的表現愈發張揚,此次更可說得上是放肆無禮。

 回看晉國自文公歸政之後的歷史,六卿收禮罷戰的僅有一次——

 公元前610年春,荀林父率領陳、衛、鄭三國將士,殺往宋國。原因是——就在前一年,宋國國君昭公被弒,宋文公被擁立為君。身為中原霸主,晉國率軍前來,就是對弒君奪位興師問罪。

 大兵壓境,宋國派出資深政治家、軍事交、外交家——右師華元,帶齊布帛財幣,前往荀林父的帥營。

 經過一番動之以情,曉之以利的辯說,不經陳、衛、鄭三國的同意,荀林父單方面決定撤兵。

 荀林父的獨斷,讓時任中軍元帥趙盾大為光火。礙於同為六卿,荀林父又是世家子弟,不方便公開聲討,趙盾只得事後多次強調霸主威儀,不可因小失大。

 縱然荀林父千般不是,也只是收受了賄賂,而不是主動開口索要。也就是說,不是有預謀的,企圖進行錢戰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休兵。

 相比而言,士鞅雖索賄未遂,情節卻嚴重得多。一名外國使臣到訪被扣,所犯何事,是非對錯還未有定論,出身豪門大族,身為卿士,卻急不可耐的去索要財物,這個場景想來就令人恥笑。

 同樣是父子,我們也來做個對比。

 叔孫婼的擅長辭令、忠心為國、大局為重,一脈相承了父親叔孫豹。在與大國外交時不畏強權,堅持守護國家利益寸步不讓,深具武者的魄力膽識。論辯時,既真情流露,又注重措辭文采,語言所到之處,感染力十足,贏得輿論支持。

 跟父親士匄相比,士鞅到目前為止的四次出場,拋卻第一次的不得已,第二次還算可圈可點。畢竟當時欒盈謀反之罪已坐實,將他最有實力的內應收服,士鞅做到了。

 第三次表現,尺度放寬,不過是逞威炫耀,不可論罪。

 第四次的作為,令人回想起他在“欒盈之亂”時的其他表現——與妹妹士祁合謀誣告欒盈謀反。

 當我們以過來人的身份看歷史,一切如攤開的書本,一目瞭然。假若穿越時空,化身為士鞅,面對妹妹的告訴,是否應該仔細核實,反覆確認?畢竟謀反是滅門大罪,涉事主謀又是自己的親外甥。

 不管士祁說得多逼真,除是身為兄長,士鞅還是一名身處波雲詭譎的政治洪流的從政者,難道不應該思之再三,慎之又慎?就算欒盈家有武器,也不能成為確鑿的證據證明他謀逆。再有,至少允許被告自辯吧。沒有,都沒有,只是一心一意的認定,然後告知士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