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16章 鑄刑于鼎(4)

 自小喜愛讀書,沉迷思考的孫武,長大後對軍事尤其著迷。他擅長觀察摸索,鑽研精進。得益於家庭的優越條件,他有許多機會參與軍事活動,他的叔伯兄長大都是軍事將領,有足夠的實踐與他相互切磋。

 於是,滿腹才學的孫武離開紛爭糾結的齊國,來到吳國,實踐他的軍事夢想——將他多年積累的經驗見識應用到戰場,加以印證。同時,為吳國謀求軍事上的優勢,尤其是對付吳國爭霸最大的對手——楚國的優勢。

 來到吳國,名不見經傳的孫武求見無門。他找到伍子胥,寄住在他的門下。經過一段時間的交流接觸,兩人相見恨晚。待到公子光謀得大位,伍子胥終於得到重用,便將孫武引薦給吳王。憑藉隱居期間寫下的十三篇用兵神策,孫武很快得到吳王的認可。

 所以,此次率兵出征,是孫武,也是伍子胥替吳作戰的首秀。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二人早已急不可耐,衝鋒在前,義無反顧。

 鍾吾國國小力弱,很快敗下陣來,國君被俘。接著,二人又率軍奔赴徐國。徐國都城地勢較高,二人觀察到山上水源豐沛,於是將水堵住,倒灌城牆。不久,徐國國君出城,披髮紋身,攜手夫人投降。

 就這樣,吳國輕取兩國,揚長而去。

 苦逼的鐘吾國、徐國,因為收留兩位落難公子,就這樣被滅。徐國國君的性命雖是暫時保住,國家卻被擄掠一空。水災過後萬物損毀,百姓死傷大半,一國之君近似光桿司令,只得帶幾名親信隨從,投奔楚國而去。

 楚昭王聽聞吳國興兵討伐鍾吾國,急忙派兵支援。左司馬沈尹戌奉命集結軍隊趕赴鍾吾國,誰知還是遲了一步,半途遇到了狼狽不堪的徐國國君。

 此時的徐國國君,惶惶如喪家之犬。見到楚國軍隊如逢親人,痛哭流涕,哀傷不已。無奈,沈尹戌只得命人就近給徐國國君築城,勉強算是把他安置了。

 就這樣,楚王執意收留兩位吳國公子的代價就是把兩個盟國送入虎口。白白損失兩位盟友不算,自己也沒落得任何好處。甚至很可能,壞處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志得意滿的吳王,魔刀霍霍,準備砍向楚國。

 此時,上將軍伍子胥請求面見吳王。

 “伍將軍,還記得當年你一到吳國就向我王提議對楚開戰?”吳王笑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