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27章 懷璧有罪(3)

 所以,晉國出爾反爾,齊國暗地裡高興得手舞足蹈。失去主心骨的眾諸侯,對霸主的渴求在晉國身上得不到滿足,難道不可以移情於他國?齊國好歹也是東方大國,資歷實力都是響噹噹的,絕對是代替晉國庇護諸侯的不二選擇。

 失望之餘憤恨不已的當屬唐侯、蔡侯。他們滿懷希望而來,卻在最後關頭被放了鴿子。當初,他們哭哭啼啼去到晉國,親自面見晉定公,親耳聽到確定的喜訊。來到會盟現場,各國齊聚,眼看就要秣馬厲兵劍指楚國,報三年被羈之仇。

 萬萬沒想到,箭已搭上弦還能臨時撤回,一個堂堂大國君主許下承諾竟能輕易反悔。可是,國小力微,除了被動接受既成事實,他們還能如何?

 “召陵會盟”成為春秋時期晉國召集諸侯召開的最後一次盟會,正是這次盟會,成為晉國霸權崩潰的標誌。諸侯各國都看明白了,晉國已經無心擔任中原諸侯之長,晉國公室威望掃地,政出卿族已是不爭的事實。

 自文公流亡歸政後,歷經襄公、景公、悼公苦心經營成就的霸業,經過平公、昭公、頃公、定公用心糟蹋,晉國在中原的影響力滑入深淵。

 從這天開始,齊國、吳國、越國輪番上陣,在中原的政治舞臺上粉墨登場,輪流坐莊。

 話說兩位被愚弄的失意君主,草草敷衍完此次集會後,馬不停蹄的又踏上求助之路。

 這一次,他們總算找對了人。

 要說這些年最不想楚國好的是哪個國家?毫無疑問是吳國。雙方你來我往多年,尤其是最近的十來二十年,吳國是贏多輸少,自信心空前爆棚,早想跟楚國來個你死我活的搏殺。

 再加上孫武、伍子胥的加入,吳國更是如虎添翼。吳王闔閭是憋著一口氣,恨不得除楚國而後快。

 就這樣,三國一拍即合,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在這場戰爭即將爆發之前,有必要回顧交戰的背景,以便事後看清勝負的根源。

 自從徐國和鍾吾國被滅後,吳國伐楚就提上日程。不料,孫武和伍子胥都提出了異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