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處默 作品

第37章 豈曰無衣(1)

 晉國。

 “萬萬想不到,楚國竟如此不堪一擊。”趙鞅感慨不斷。

 “吳軍打敗楚軍,有實力也有運氣的成分,千不該萬不該,楚王不該棄軍民而去。”智躒是直搖頭。

 “正是。”蔡墨點點頭,十分贊成。“楚軍雖五戰皆敗,都城還有精兵強將,一干重臣也不缺能人。倘若有人站出來重新組織軍力,憑藉地利,堅守城池,吳國未必能破。可惜楚王......唉......”

 “楚王一逃,軍士更是魂飛膽破,個個奪路而逃,哪裡還有還手之力?真是白白便宜了吳國。”董安於也嘆息連連。

 “楚平王算是歷任楚王中難得的壽滿天年的有福者,沒想到啊沒想到——”說完,趙鞅長嘆一聲。

 “伍子胥歷經千辛萬苦逃出生天,幾經輾轉,愁白了頭才去到吳國。去到之後,潛心待機,等候七年才得重用。成為上將軍又苦心孤詣的謀劃弱楚疲楚,終於有機會證明自己的能耐。無奈,殺害父兄的仇人已逝,只得——”蔡墨的語氣充滿惋惜。

 “掘墓鞭屍,雖有違君臣之義,卻不失為償親還願之舉。”董安於說道。

 “伍子胥為人剛戾隱忍,能成大事。吳能勝楚,乃天時人事相應,天命難違。伍氏悲劇,平王難辭其咎,受此大禍,怨不得人。”蔡墨皺眉說道。

 “可惜了楚國的左司馬,被貪婪愚蠢的令尹連累,唉......”趙鞅替沈尹戌不值。

 “如果不是令尹好利貪財向蔡國、唐國勒索錢物,還蠻橫無禮的將其扣留,吳國恐怕未必此刻出兵。如果不是令尹單方面違背約定,楚國本可以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真是佞人誤國,貽害無窮,禍國殃民。”董安於無限感嘆道。

 “據說,沈尹戌為免被俘受辱,命部下割下他的首級回報楚王。可惜,楚王並未因此發奮勵志,反而驚慌失措,不顧一干大臣的反對,一意孤行要逃。”說完,智躒撇撇嘴。

 “令尹囊瓦是楚國失利的罪魁禍首,最該死的應該是他才對。”趙鞅恨聲說道。

 “如你所願。”蔡墨笑了笑,“據說囊瓦已自殺。”

 “哦?”趙鞅挑起眉頭問道:“何時的事?”

 “剛剛收到的情報。”智躒接過話題,“據說伍子胥得知囊瓦逃往鄭國,以為楚王也會跟著去鄭國,於是派兵攻鄭。鄭國國君趕忙出來求和,為表誠心,他們還提著囊瓦的腦袋請求免戰。”